壘門的意思、壘門的詳細解釋
壘門的解釋
軍營的正門。《六韬·軍用》:“壘門拒守,矛戟小櫓十二具,絞車連弩自副。” 漢 牟融 《理惑論》:“夫陳俎豆于壘門,建旌旗于朝堂,衣狐裘以當蕤賓,被絺綌以禦黃鐘,非不麗也。”《舊唐書·武宗紀》:“中使授醫,莫覩其朝服,近臣銜命,不入於壘門。”
詞語分解
- 壘的解釋 壘 (壘) ě 古代軍中作防守用的牆壁:堡壘。營壘。對壘。 砌:壘牆。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 門的解釋 門 (門) é 建築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裝在出入口能開關的裝置:門兒。門口。開門見山。 形狀或作用像門的東西:電門。 途徑,訣竅:門徑。門道兒。 舊時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現亦指一般的家庭:門第。門風
網絡擴展解釋
“壘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拼音:lěi mén
- 含義:指軍營的正門,是古代軍事防禦工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獻出處與用法
- 《六韬·軍用》
記載“壘門拒守,矛戟小櫓十二具,絞車連弩自副”,說明壘門在軍事防禦中的關鍵作用。
- 漢·牟融《理惑論》
提到“陳俎豆于壘門,建旌旗于朝堂”,反映壘門不僅是軍事設施,也兼具禮儀功能。
- 《舊唐書·武宗紀》
描述“近臣銜命,不入于壘門”,體現其作為軍營核心區域的象征意義。
補充說明
- 詞源:“壘”指防禦工事(如土牆、栅欄),“門”即出入口,合稱代指軍營正門。
- 現代應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用于古籍或曆史研究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相關軍事術語,可參考《六韬》《理惑論》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壘門》的意思
《壘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築起的門坎或門檻。它通常用來形容在某個地方設置了障礙或阻攔。
拆分部首和筆畫
《壘門》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為“土”部,右邊為“門”部。它共有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字
《壘門》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作為一個詞語加以解釋。繁體字的寫法為「壘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經曆了不少變化。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較為繁複。但無論怎樣變化,《壘門》的基本形狀和含義并未改變。
例句
1. 為了防止不法分子進入,警察在小巷口壘起了一道臨時的壘門。
2. 這個戰略要塞的壘門堅固異常,阻擋住了敵軍的進攻。
組詞
壘土、壘石、壘牆、壘壩、壘築、築壘等。
近義詞
障礙、攔阻、封鎖等。
反義詞
通暢、開放、暢通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