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手足重繭。形容辛勞。《戰國策·宋衛策》“百舍重繭” 宋 姚宏 注:“重繭,累胝也。”
“累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典故或詞語搭配,可參考《戰國策》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累胝》(lěi zhī)一詞指的是手指或腳趾上由于勞動過度而形成的粗糙鼓起的厚皮。
《累胝》的部首為手(扌)和止(⺤),總共由11筆構成。
《累胝》一詞源自《莊子·智臘》:“若辭,即代以累胝;辭之而不得,即竊以木馬。”意為如果言辭無法表達,就倍加勞動來借助累胝和木馬來表達。
《累胝》的繁體形式為「累胝」。
在古代,「累胝」的寫法并無顯著變化。
1. 他手上的累胝表明他是一名堅實的農民。
2. 運動員因為長時間的鍛煉,手指上長滿了厚厚的累胝。
累贅(léi zhuì):形容因重負或不必要的事物而增加的負擔。
疲累(pí lěi):形容勞累過度而疲倦。
老繭(lǎo jiǎn):指因長時間摩擦或壓力所形成的皮膚變硬。
魔鬼腳(mó guǐ jiǎo):形容長時間穿着不適合的鞋子而導緻腳底疼痛。
柔滑(róu huá):與累胝相反,形容皮膚光滑細膩。
嬌嫩(jiāo nèn):與累胝相反,形容皮膚嬌嫩,易受傷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