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以酒灑地而表示祭奠。《漢書·外戚傳·孝元傅昭儀》:“為人有材略,善事人,下至宮人左右,飲酒酹地,皆祝延之。”《後漢書·張奂傳》:“ 奂 并受之,而召主簿於諸 羌 前,以酒酹地,曰:‘使馬如羊,不以入廄;使金如粟,不以入懷。’”
“酹地”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酹地”指以酒灑地以示祭奠的行為,常用于祭祀或紀念儀式中。拼音為lèidì(注意“酹”的讀音為lèi,而非“lè”)。這一行為通過将酒液傾灑于土地,表達對神靈、祖先或逝者的敬意與追思。
這一行為體現了古代“酒祭”傳統,酒作為通神媒介,灑地象征與神靈/自然的溝通。類似的儀式還有“酹江”“酹月”,均以自然物為祭祀載體。
當前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或《禮記》《儀禮》等典籍,以獲取更詳實的考據信息。
酹地(lè dì)是一個漢字詞彙,可以拆分為“酉”和“地”兩個部分組成。酹地的意思是以酒來祭祀、奠定土地。在古代中國,為了祭祀神靈和祖先,人們會用酒來塗抹在地面上,以此來表達對神靈和祖先的尊敬和紀念。
酹地的部首是“酉”(yǒu),它是一個獨立的字形部首,表示與酒相關的含義。酒是中國文化中重要的社交和儀式性的飲品,因此“酉”部表示與酒相關的詞彙。
酹地的總筆畫數為12畫。其中,“酉”部有7畫,“地”部有5畫。
酹地是由現代漢字的字形和義理演變而來的。字形上,酹地繼承了“酉”和“地”的形狀,分别表示酒和土地。義理上,酹地原指以酒來祭祀、奠定土地。
酹地的繁體字形為「酹地」,簡化後的字形為「淚地」,但在現代漢字書寫中,一般使用簡化字形。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酹地也是以酒來祭祀、奠定土地的意思。隨着語言和文化的演變,酹地的字形和寫法有所變化,但基本的含義并未改變。
1. 古人常以酒來酹地,以表達對神靈和祖先的尊敬。
2. 農民們在田地裡酹地,祈求來年有豐收的莊稼。
組詞:酹神(lè shén)、酹酒(lè jiǔ)、地酒(dì jiǔ)、祭地(jì dì)。
近義詞:飲祭、浸地、奠酒。
反義詞:敬酒、請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