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vertired;be dog-tired] 瘦弱疲憊
疲困。 唐 盧綸 《卧病寓居龍興觀》詩:“卑栖君就祿,羸憊我逢秋。”《舊唐書·突厥傳上》:“ 頡利 鬱鬱不得志,與其家人或相對悲歌而泣。帝見羸憊,授 虢州 刺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甄後》:“郎君羸憊,非一字所能瘳。”
關于“羸憊”的詳細解釋如下: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詞源細節,可參考、3、7等來源。
《羸憊》是一個形容詞,表示身體疲勞、筋疲力盡的狀态,又稱為疲勞不堪或憔悴。當人們長時間地從事勞累的活動或面對長期壓力時,往往會感到羸憊。
《羸憊》的部首是“羊”字旁,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羊”字旁表示與“羊”有關的事物,而右側的部分則是意符“示”,表示事物的本身。
《羸》總共有11個筆畫,拆分成兩個部分:包括左側的“羊”字旁和右側的“危”。
《憊》總共有11個筆畫,拆分成三個部分:左邊是“心”字旁,中間是“百”字旁,右邊是“乃”字旁。
《羸憊》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具有悠久的曆史。近代漢字簡化後,習慣上使用“狸”代替“羸”,保留了“憊”的字形。所以現代常見的簡化字形式為“狸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差異。根據《玉篇》等古代字典記載,古時候的漢字寫作“縲鲡”表示“疲勞不堪”之意。這種古代寫法在現代已經很少使用了。
1. 經過一天的勞累工作,他感到非常羸憊。
2. 她長時間照顧病重的父親後,身心都感到十分羸憊。
羸瘦、羸弱
疲憊、疲乏、疲勞
精神飽滿、充沛、精力充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