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記功文字刻在石上。亦指建立功勳。 漢 司馬相如 《封禅文》:“勒功中嶽,以章至尊。” 唐 薛存誠 《東都父老望幸》詩:“衆願其難阻,明君早勒功。” 明 徐熥 《送李太守擢憲滇南》詩:“他日勒功留片碣, 點蒼 如黛石嵯峨。”
“勒功”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一、刻石記功(主流含義)
基本含義
指将功勳事迹刻在石碑上以流傳後世,常用于描述曆史人物建立顯赫功績。該用法源自古代“勒石”傳統,如東漢窦憲擊敗匈奴後“燕然勒功”()。
字源解析
二、貶義用法(較少見)
少數詞典提及其引申為“通過脅迫手段謀取功勞”,但此解釋缺乏廣泛文獻佐證,可能與“勒”的“勒索”義項混淆有關()。
建議注意
在閱讀古文或曆史文獻時,通常取第一種含義;若現代語境中出現貶義用法,需結合上下文謹慎判斷。
《勒功》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強迫、迫使。指通過外力或壓力使人做某事。
《勒功》的拆分部首是“力”和“工”,其中“力”表示力量,“工”表示工作。這個字共有12個筆畫。
《勒功》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衛青傳》中。在古代,勒一詞常用于形容君主對臣民的命令或指令。
在繁體字中,勒功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改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勒功的構造與現代相似,但細節上可能略有差異。
他們勒功迫使她完成這個任務。
勒令、勒索、勒逼、強迫、迫使
強迫、逼迫、迫使、威逼
勸導、引導、開導、鼓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