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夕照的意思、雷峰夕照的詳細解釋
雷峰夕照的解釋
亦作“ 雷峯夕照 ”。 西湖 十景之一。每當夕陽西下時,峰影波光,互相輝映。舊時複有 雷峰塔 點綴其中,景色至為美勝。《白雪遺音·南詞·西湖十景四》:“ 雷峯 夕照照 蓬萊 ,百草青青點翠苔。” 魯迅 《墳·論雷峰塔的倒掉》:“但我卻見過未倒的 雷峰塔 ,破破爛爛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間,落山的太陽照着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 西湖 十景之一。”
詞語分解
- 雷峰的解釋 亦作“ 雷峯 ”。.山峰名。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南 南屏山 淨慈寺 前。舊有郡人 雷氏 居此,因名。 宋 周密 《武林舊事·湖山勝概》:“ 雷峯 顯嚴院 。郡人 雷氏 所居,故名‘雷峰’。
- 夕照的解釋 傍晚的陽光詳細解釋.傍晚的陽光。 唐太宗 《望雪》詩:“縈空慚夕照,破彩謝晨霞。” 宋 陸遊 《野飲》詩:“平堤漸放春無緑,細浪遙翻夕照紅。” 清 朱彜尊 《和韻題惠周惕紅豆書莊圖》之二:“粥魚
網絡擴展解釋
“雷峰夕照”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一,指夕陽西下時,雷峰塔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的獨特景觀。以下是詳細解釋:
-
詞義與景觀特色
該詞原寫作“雷峯夕照”,指西湖夕照山上的雷峰塔在黃昏時分被落日餘晖籠罩的景象。夕陽将塔影投射于湖面,與波光、山色形成“峰影鍍金、塔映湖光”的絕美畫面。魯迅曾描述未倒塌前的雷峰塔“破破爛爛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間”,正是這一景緻的真實寫照。
-
曆史背景
雷峰塔始建于五代吳越國時期(975年),初名“黃妃塔”,是吳越王錢弘俶為慶賀妃子黃氏得子而建。塔身曾因明代倭寇縱火僅存磚砌塔芯,後于1924年倒塌,2002年重建後塔高71.679米,新增夕照亭、妙音台等景觀。
-
文化意義
此景因民間傳說《白蛇傳》廣為人知——法海将白娘子鎮壓于塔下,并留下“雷峰塔倒,西湖水幹”的谶語。2001年雷峰塔地宮開啟時出土的“佛螺髻發”舍利,更增添了其神秘色彩。
-
現狀與觀賞
如今重建的雷峰塔成為西湖标志性景點,黃昏時分登塔可俯瞰“一湖映雙塔(雷峰塔與保俶塔)”的經典畫面,最佳觀賞點為長橋公園。
網絡擴展解釋二
《雷峰夕照》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夕陽映照在雷峰塔上的景象。下面對該成語進行拆分、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解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雷峰夕照》這個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其中,雷(音lèi)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雨”字頭,右邊是“田”字旁,總計13個筆畫;峰(音fēng)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山”字旁,右邊是“夆”字底,總計10個筆畫;夕(音xī)是一個單獨的漢字,由“勺”和“夂”兩個部首,總計3個筆畫。因此,《雷峰夕照》這個成語總計26個筆畫。
來源:
《雷峰夕照》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文學家吳敬梓所著的《兒女英雄傳》。在小說中,有一段描寫太學生戴笠因赴京趕考,經過洛陽時看到了雷峰塔夕陽映照的景象,被這美麗的景色所深深吸引。後來,這段描寫被廣泛引用,逐漸演變成了成語。
繁體:
《雷峰夕照》的繁體寫法為《雷鋒夕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雷字是由“巳”、 “亥”和“刂”三個部首組成,峰字是由“山”和“夆”兩個部首組成,夕字的寫法與現代一樣。因此,《雷峰夕照》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巳亥刂山夆夕照》。
例句:
在文章中如此使用《雷峰夕照》成語:夕陽西下,雷峰夕照,景色美麗得讓人陶醉其中。
組詞:
與《雷峰夕照》相關的組詞有:雷鳴電閃、峰回路轉、夕陽西下等。
近義詞:
與《雷峰夕照》意思相近的成語有:《黃昏照耀》、《夕陽如血》等。
反義詞:
與《雷峰夕照》意思相反的成語有:《朝陽初升》、《晨曦照耀》等。
通過以上解析,我們可以對《雷峰夕照》這個成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