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 宋 文學家 蘇洵 的尊稱。 宋 王偁 《東都事略·儒學傳·蘇洵》:“父子隱然名動京師,而 蘇氏 文章遂擅天下,一時學者皆尊其賢,學其文,以為師法。以其父子俱知名,號為 老蘇 。”參見“ 三蘇 ”。
“老蘇”是宋代文學家蘇洵的尊稱,主要用于區分其子蘇轼(大蘇)和蘇轍(小蘇),合稱“三蘇”。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老蘇”指蘇洵(1009-1066年),字明允,北宋著名散文家。因他與兩個兒子蘇轼、蘇轍在文學上成就卓著,時人尊稱他為“老蘇”,蘇轼為“大蘇”,蘇轍為“小蘇”。
曆史背景
據《東都事略·儒學傳·蘇洵》記載,蘇洵父子三人因文章名動京師,學者争相效仿其文風,故以“老蘇”代指蘇洵,以區别其子。
文學地位
蘇洵擅長政論與史論,代表作《六國論》借古諷今,文風雄健。他與二子共同推動古文運動,成為唐宋八大家中唯一以父子三人并稱的案例。
相關延伸
“老蘇”是宋代對蘇洵的特定尊稱,凸顯其文學貢獻及家族影響力。若需了解更詳細的曆史背景,可參考《東都事略》等文獻。
《老蘇》是一個中國方言詞彙,常見于江浙一帶,特指一位年長者的尊稱。
老蘇的拆分部首是老(lǎo)和蘇(sū),它們分别屬于“老”字的首字部首和“蘇”字的右字心部首。
“老”字的筆畫數為6,其寫法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依次撇捺、橫撇、橫。
“蘇”字的筆畫數為8,其寫法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依次橫、豎、撇、捺、撇、豎勾、橫、撇。
《老蘇》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文獻中曾廣泛使用“老蘇”一詞,用以尊稱年長者,顯示對其長壽、智慧和經驗的尊重。
《老蘇》在繁體字中寫作“老蘇”或“老甦”。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如,古代的“老”字用兩豎勾代替現代的一撇,古代的“蘇”字中心部由兩個心旁構成。
1. 他是我們村裡的老蘇,大家都很尊敬他。 2. 這位老蘇的智慧和經驗是我們年輕人所不及的。
老人、蘇先生、老者
長者、長輩、老人
年輕人、小輩、少壯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