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人漸趨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詩:“歸號故松柏,老去苦飄蓬。” 宋 歐陽修 《贈王介甫》詩:“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争先。” 明 汪循 《老去》詩:“老去心還競,春來花又新。”
(2).引申為老年;晚年。 沉從文 《<沉從文選集>題記》:“現在過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讀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隱》詩:“情知老去無多日,且向閑中過幾年。” 明 李東陽 《柳岸垂綸》詩:“老去祗應家在此,不須盤石更垂蘿。”
“老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解析:
1. 指人逐漸衰老的過程
這是最常見的用法,表示年齡增長帶來的生理與心理變化。如唐代杜甫《往在》詩:“老去苦飄蓬”,宋代歐陽修《贈王介甫》詩:“老去自憐心尚在”,均通過“老去”表達對年華逝去的感慨。
2. 引申代指晚年或老年階段
在文學語境中常作為“老年”的婉轉表達。例如沈從文在《題記》中寫道:“我和我的讀者,都共同将近老去”,此處并非強調衰老過程,而是指步入晚年的狀态。
3. 婉辭表示死亡
此用法較為隱晦,多見于古代文獻。如元代文學作品中出現的“老去”可指代生命終結,與現代漢語“老死”含義相近。
語言特點:該詞具有時間動态性,既包含逐漸衰老的過程(如“春來花又新”與“老去心還競”的對比),也承載着對生命流逝的哲學思考,常見于詩詞等抒情文體。當代使用中,前兩種含義更為普遍。
“老去”是指人們隨着時間的推移,年齡逐漸增長,身體健康和體力開始衰退的過程。
漢字“老”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和“艹”,其中“⺊”是指人的頭部,表示與人相關的意義;“艹”是指草的形狀,代表該字在古代是與植物有關的字。這個詞總共有6個筆畫。
“老去”這個詞的來源較為簡單,由“老”和“去”兩個字組成。其中,“老”字來源于古代漢字,而“去”則是現代漢字。
在繁體寫法中,漢字“老”可以寫作“老”,而“去”則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老”有多種不同的寫法。最早的寫法是象形字,形狀與一個老人彎曲的身姿相似,表示年老的意思。後來逐漸簡化,演變為現代的形态。
古代漢字“去”的寫法相對較為穩定,沒有太大變化。
1. 隨着歲月的流逝,爺爺慢慢地老去了。
2. 老去并不意味着失去活力和幸福感。
老化、老态、老年、老人、老齡等。
年邁、年長、年老、高齡等。
年輕、少年、年幼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