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唠喀的意思、唠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唠喀的解釋

猶唠嗑。 劉白羽 《寫在太陽初升的時候》:“隊上的指導員說:‘反正黑燈沒火了,索性吃頓暖和飯,在熱炕頭上咱們再唠喀一宵。’” 海默 《聯合收割機的威力》:“她說到這兒,俏皮地回頭盯了生産隊長一眼,‘光知道聽唠喀,快算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唠喀"并非現代漢語規範詞彙,其标準寫法應為唠嗑(láo kē)。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引用權威工具書佐證:


一、核心釋義

唠嗑指閑談、聊天,多用于口語,強調非正式、輕松的交談。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第782頁。ISBN: 9787100124508

唠嗑:〈方〉動 閑談;聊天:兩人~了好一陣子。


二、語義解析

  1. 方言屬性

    屬東北方言,現廣泛融入普通話口語,特指隨意、無目的的交談。

    來源:《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第4卷,第5213頁。

    “唠嗑”常見于北方官話區,尤以東北地區為典型。

  2. 動作特征

    • 持續性:需較長時間(如“唠了一下午”)。
    • 互動性:通常為兩人及以上參與(如“陪老人唠嗑”)。
    • 隨意性:内容不拘形式,可涉及生活瑣事、見聞等。

三、用法與搭配


四、同義詞對比

詞語 語義側重 語體色彩
唠嗑 口語化、親切 方言/中性
聊天 通用、隨意 中性
閑談 非正式、無主題 書面/中性
攀談 主動搭話 略帶正式

五、語源考據

“唠”本義為說話啰嗦(《說文解字》:唠,呶也),後引申為絮叨交談;“嗑”原指用牙咬開硬物(如“嗑瓜子”),方言中借音表“閑言碎語”。二者結合後,通過語義泛化形成“消磨時間的談話”之義。

來源:《漢語詞源學》北京大學出版社,第217頁。


六、地域文化關聯

在東北文化中,“唠嗑”是社交生活核心場景,體現熱情直率的民風。相關俗語如:

“三句話不離本行,唠嗑不離家常。”

“炕頭唠嗑,越唠越熱乎。”


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及語言學研究成果,确保内容準确性與學術規範性。

網絡擴展解釋

“唠喀”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二、發音與書寫

三、使用示例

  1. 文學作品引用:
    • 劉白羽《寫在太陽初升的時候》:“在熱炕頭上咱們再唠喀一宵。”
    • 海默《聯合收割機的威力》:“光知道聽唠喀,快算哪。”
      (以上例句體現其常用于描述北方農村或生活化場景的對話)

四、使用場景

五、補充說明

建議需要更完整語料或方言研究資料時,可參考文學作品或方言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母百步燈百驷不當人子産難朝簪成年古代稱引吃定粗陋村妻村原代數學基本定理釣線嚲委扶輔港府官校酤酒函翰寒澤合法灰動減産狡險急不及待京白糾聽攈拾虧柔阆風岑老仆楞嚴會露己揚才馬攔頭嫚辭木蘭詩譜式前仆後繼遷雲竊訾輕螺秋蟫起雲奇裝異服袪蕩雀目鼠步聖诏石檢曙更疏忽職守疼癢彤宮馱負脫骱握守烏珠纖塵不染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