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堅甲利兵。泛指精良的武器。《淮南子·兵略訓》:“戍卒 陳勝 ,興於 大澤 ……當此之時,非有牢甲利兵,勁弩強衝也。”
“牢甲利兵”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軍隊裝備精良、士兵訓練有素,戰鬥力強大。該成語強調軍事力量的完備性,既包含堅固的防禦裝備(甲胄),也包含鋒利的武器和精銳的士兵。
二、詞語拆解
三、出處與例句
最早見于《淮南子·兵略訓》:“當此之時,非有牢甲利兵,勁弩強衝也。” 此處以陳勝起義為例,反襯即使缺乏精良裝備,也能通過其他因素取勝。
四、用法與同義詞
提示:若需具體古文用例或擴展學習,可參考《淮南子》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牢甲利兵》是一個成語,表示士兵們戰備嚴密,裝備精良的意思。
成語《牢甲利兵》拆分成為“牢”、“甲”、“利”、“兵”四個字。其中,“牢”字的部首是牛,有8畫,意為固守、堅固;“甲”字的部首是田,有5畫,意為甲殼、裝備;“利”字的部首是刀,有7畫,意為有利、獲益;“兵”字的部首是人,有7畫,意為從事戰争的人。
《牢甲利兵》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兵器制造和軍事防禦體系的發展。它形容士兵們嚴密組織、武裝裝備齊全,戰鬥力高強。這個成語在軍事上被廣泛使用。
《牢甲利兵》的繁體字為「牢甲利兵」。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些字的形狀和現在有所不同。對于《牢甲利兵》這個成語來說,例如:“牢”字的古代寫法為「孝」的上半部分加上一個「」,字形上更加象形,表示固守;“甲”字的古代寫法為「申」的下面再加一個「」,字形上更像甲殼;“利”字的古代寫法為「禹」的下面再加一個「刂」,字形上更強調利益;“兵”字的古代寫法為「丙」的下面再加一個「人」,字形上更強調從事戰争的人。
1. 他們每個人都穿着整齊的軍服,裝備齊全,真可謂是牢甲利兵。
2. 這支隊伍不僅戰鬥力強,而且牢甲利兵,受到了司令部的高度評價。
組成《牢甲利兵》的四個字,也能夠與其他字組合成成語或詞語。例如,“牢不可破”、“甲級”、“利益”、“軍兵”等。
與《牢甲利兵》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固若金湯”、“森嚴壁壘”,意思都是指武裝和防禦力量強大、戰備嚴密。
相反的成語可以是“薄弱無力”、“四散亂逃”,意思是指軍隊士氣低落、戰鬥力衰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