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老扈 ”。
“老鳸”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于文獻典籍,以下是詳細解釋:
“老鳸”指一種小型鳥類,即鷃雀(亦稱“鴳雀”),屬于農桑候鳥的一種。該詞在古文獻中常與“老雇”通用,屬于同音異寫形式。
《說文解字》
記載“九雇”(九種候鳥)中的“老雇”即鷃雀,并提到其功能為“扈民不淫”,意為督促農事、防止百姓懈怠。
例如:“春雇鳻盾,夏雇竊玄……老雇鴳也。”
《左傳·昭公十七年》
将“九扈”稱為“九農正”,晉代杜預注:“老鳸鷃鷃”,強調其作為農事節令标志的作用。孔穎達進一步解釋:“老鳸鷃鷃,趣民收麥,令不得晏起者也。”
古代将“老鳸”視為與農業相關的候鳥,其出現提示特定農時(如秋季收麥),反映了古人對自然物候與農耕關系的觀察。該詞也體現了漢語詞彙中通過動物行為喻指社會規範的特點。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爾雅·釋鳥》《說文解字》等典籍原文。
《老鳸》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雄鷹的年紀較老的一隻。老鳸指的是年紀較大、經驗豐富的雄鷹。
該詞的拆分部首是“老”和“鳥”(鳥的繁體字),部首分别是“老”和“鳥”的第1和第2畫。全詞共有12個筆畫。
《老鳸》這個詞的來源來自于中國的古代文學作品。在古代文人筆下的描述中,老鳸常常被用來比喻一個年長的人,尤其是那些具有智慧和經驗的人。
《老鳸》的繁體字是「老鸇」。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隨着時間的變遷而發生了一些改變。《老鳸》的古代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
1. 他是我們團隊中的老鳸,經驗豐富,能夠帶領我們克服困難。
2. 她是一位老鳸作家,多年的寫作經驗使她的作品充滿智慧和人生哲理。
老鳸沒有常見的常用組詞,因為它通常獨立使用來形容一個年長的、經驗豐富的人。
老鳸的近義詞有:老鹄、老雕、老鸹等。它們都指代年紀較大的雄鳥。
老鳸的反義詞是:幼雛、年幼的雄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