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包裹;圍裹。 明 李唐賓 《梧桐葉》第三折:“人去玉簫閒,雲深丹鳳杳。夢魂無夜不關山,何日是了了。長則是錦被撈籠,綺窗嗟嘆,畫樓凝眺。”
(2).包羅。 清 錢謙益 《贈别胡靜夫序》:“今之稱詩者,掉鞅曲誦,號呼叫嚣,丹鉛橫飛,旗纛竿立,撈籠當世,詆讕古學,磨牙鑿兇(胸),莫敢忤視。”
“撈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詳細解釋:
包裹;圍裹
指用物品将某物包裹或圍住。例如:
明·李唐賓《梧桐葉》第三折中“長則是錦被撈籠”,意為用錦被圍裹。
該義項在古典文獻中常見,強調“覆蓋”或“遮蔽”的動作。
包羅
引申為包含、容納廣泛的内容。例如:
清·錢謙益《贈别胡靜夫序》提到“撈籠當世”,指廣泛涵蓋當世的事物或思想。
若需進一步分析具體文本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以便結合語境解讀。
《撈籠》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于形容謀取權力或財富的行為。它可以指利用各種手段和方法來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撈籠》是由部首“手”和“竹”組成的。部首手表示與手有關的事物,而部首竹表示與竹子有關的事物。《撈籠》一詞共有10個筆畫。
《撈籠》一詞源于古代民間故事和諺語。撈是指用網、籠等工具将水中的物體撈上來,而籠是一種裝載物品的容器。在古代的一些民間傳說中,人們常常用撈籠來比喻通過手段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撈籠》的繁體字為「撈籠」。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撈的字形是「㡀」,而籠的字形是「⿳⺺糸⿱月⺍」。
1. 他利用職務之便,不擇手段地向上撈籠。
2. 為了成為百萬富翁,他使出渾身解數,不停地撈籠。
3. 那位商人經過多年的努力,終于将自己的公司撈上了大舞台。
1. 撈取、撈錢、撈名、撈功、撈一把、撈取好處。
謀取、獲取、争取、獲取利益。
放棄、舍棄、不争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