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 老子 。語本《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 老子 ,其猶龍邪!” 元 耶律楚材 《河中春遊有感》詩之五:“自知勳業輸 雛鳳 ,且學心神似 老龍 。”
(2).龍圖閣學士的别稱。 宋 方勺 《泊宅編》卷上:“舊制,直龍圖閣謂之‘假龍’,龍圖閣待制謂之‘小龍’,龍圖閣直學士謂之‘大龍’,龍圖閣學士謂之‘老龍’。” 清 方以智 《通雅·稱謂》:“老龍、大龍、小龍,皆龍圖學士之稱也。”
“老龍”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綜合各權威來源可歸納為以下解釋:
一、曆史人物代稱
指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源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孔子對老子的評價:“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後世文人如元代耶律楚材在詩中用“老龍”暗喻老子,如“且學心神似老龍”。
二、宋代官職别稱
指龍圖閣學士的雅稱。宋代根據官職等級細分:
三、文化象征與引申義
部分現代語境中,“老龍”被賦予智慧與權威的象征意義,用于形容經驗豐富的人或神話中的龍族長老。但此用法多見于民間文化或文學創作,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其他特殊用法
提示:如需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官職體系細節,可參考《史記》、宋代《泊宅編》等文獻。
《老龍》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老指年長、年老,龍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秘而強大的神龍。因此,《老龍》整體意思表示一個年老而有智慧、力量強大的神龍。
《老龍》的拆分部首為老字的“⺼”部,龍字的“龍”部。老字的總筆畫數為6,其中“⺼”部為2畫,龍字的總筆畫數為16。
《老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和文化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被視為一種神聖的生物,象征着吉祥和權力。而老龍則是一個經年累月積累智慧和力量的神龍。
《老龍》的繁體字為「老龍」。
在古時候,龍的寫法為「龍」,老的寫法為「老」,組合在一起寫作「老龍」。
1. 他年紀雖老,但像一條老龍一樣強大。
2. 英雄傳說中的老龍帶領勇士們取得了勝利。
1. 老龍王
2. 老龍角
3. 老龍宮
1. 老龍皇
2. 龍神
3. 龍王
小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