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 labor physically] 指耗費氣力
這事兒不用你勞力
(1).從事體力勞動。《左傳·襄公九年》:“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臣意 謂之:‘慎毋為勞力事,為勞力事則必嘔血死。’” 王西彥 《鄉下朋友》:“他們勞力的人自然不算什麼,我這勞心的人可要了命啦!”
(2).勞損民力;耗費氣力。《三國志·魏志·陳群傳》:“昔 劉備 自 成都 至 白水 ,多作傳舍,興費人役, 太祖 知其疲民也。今中國勞力,亦 吳 蜀 之所願。”《舊唐書·杜佑傳》:“ 秦 平六國,恃其兵力,北築長城,以拒匈奴……勞力擾人,結怨階亂。”《古今小說·閑雲庵阮三償冤債》:“我家小姐年長,要選良姻,須是三般全的方可來説……如少一件,枉自勞力。” 魯迅 《熱風·隨感錄三十六》:“想在現今的世界上,協同生長,掙一地位,即須有相當的進步的智識,道德,品格,思想,才能夠站得住腳:這事極須勞力費心。”
(3).勞動力。 柳青 《銅牆鐵壁》第十二章:“牆上釘的各鄉各村的幹部、人口、土地、勞力和畜力的統計表……都打捆起兩大包放在那裡。” 浩然 《豔陽天》第九三章:“婦女勞力也别剩下,幹多幹少,添幾隻手總比沒有強。”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勞力漢語 快速查詢。
“勞力”作為漢語複合詞,其釋義可從詞性角度分兩類解析:
一、動詞性釋義(láo lì) 指耗費體力從事勞動,強調體力付出。如《墨子·尚賢下》載“手足之勞力”,描述身體勞作狀态。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勞力者治于人”等語境,突顯體力勞動屬性。
二、名詞性釋義(láo·li)
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被标注為雙音節詞,注音區分詞性,體現語義演變特征。構詞法上,“勞”表勞動,“力”指體力,組合後形成偏正結構,符合漢語複合詞構成規律。
“勞力”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體力勞動或耗費氣力
有勞動能力的人
作動詞
作名詞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榜掠寶閣不明采缋扯空砑光陳義創曆川塞疵瑕打醮噉咽凋亡蜂房風戾風軒伏藏改貌幹錯鈎膺貫族果刑信賞罕罼黑話懷琰黃甲撝謙混處降麻官節節敗退聚觀開新客況了無懼色樂志陋狹淪斁賣人情缦立拿下馬内祭祀濃集鋪張揚厲奇幹傾風親情窮探秋昊筌拾染污蜀錦庶司伺瑕抵蠙台琖踏謠娘團長完安枉害烏頭馬角誣引先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