婪贓的意思、婪贓的詳細解釋
婪贓的解釋
貪污受賄。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一:“ 世宗 時, 合河 孫文定 公被誣有婪贓,據以入告者,親王也。”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七:“儉者,薄以自奉,量入為出,此不虧空、不婪贓之本也。”《清史稿·施維翰傳》:“鎮帥擁重兵,有庸碌衰憊,緩急難恃者,有縱恣婪贓、肆虐軍民者,督撫按徇隱弗糾,事發同罪。”
詞語分解
- 婪的解釋 婪 á 貪愛財物:貪婪。婪酣。 筆畫數:; 部首:女; 筆順編號:
- 贓的解釋 贓 (贜) ā 貪污受賄或偷盜所得的財物:贓物。贓款。贓證。追贓。退贓。人贓俱在。分贓。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婪贓”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拼音:lán zāng(注音:ㄌㄢˊ ㄗㄤ)。
- 含義:指貪污受賄的行為,常見于古代文獻中,用于描述官員利用職權非法斂財或收受不正當財物。
2.詞語構成
- “婪”:意為貪婪,表示對財物、權力等的過度追求。
- “贓”:指通過非法手段獲取的財物,如受賄或貪污所得。
- 二字組合後,特指因貪婪而非法斂財的行為。
3.曆史用例與引證
- 清代陳康祺《燕下鄉脞錄》提到合河孫文定公被誣告“婪贓”的案例。
- 《清史稿·施維翰傳》記載官員“縱恣婪贓,肆虐軍民”,反映該詞多用于批判官吏腐敗。
- 清代俞樾在《春在堂隨筆》中強調“不婪贓”是為官清廉的基礎。
4.現代語境
- 當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研究或法律文獻中,用以描述貪污腐敗的古代案例。
- 例句如:“外省衙門人數之衆莫可究诘,婪贓更多,不啻千萬。”。
5.相關詞彙
- 近義詞:貪贓枉法、貪婪無厭。
- 反義詞:廉潔奉公、兩袖清風。
總結來看,“婪贓”是帶有批判性質的古漢語詞彙,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其具體語境。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中的用法,可參考《清史稿》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婪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婪贓》是一個成語,意指貪圖不義之財。形容人貪心而渴望非法獲得財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婪贓》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女、赤,共計7個筆畫。
來源
《婪贓》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彼京》中的一篇詩歌裡。原文為“彼京彼蒼,婪胥爾葛。”這裡的“婪胥爾葛”中的“婪胥”即為“婪贓”的古稱。
繁體
《婪贓》的繁體字為「嬾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在古時候,《婪贓》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是略有不同的,但整體意思與現代相近。
例句
他為了追求金錢而不擇手段,婪贓如命。
組詞
和《婪贓》相關的詞語有:貪婪、贓官、婪心、婪婪、貪贓枉法等。
近義詞
和《婪贓》意思相近的詞有:貪污、貪婪、貪欲、貪心等。
反義詞
與《婪贓》意思相反的詞有:廉潔、正直、克己、誠信等。
總結
《婪贓》這個詞既可以指個體的貪欲,也可以指社會上的腐敗現象。拆分部首為女、赤,共計7個筆畫。它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彼京》中,描述了對財物的貪心渴望。繁體字為「嬾贓」。在古時候,可能存在一些漢字寫法差異。它可以用來形容那些為了追求非法財物而不擇手段的人,與貪婪等相關。與《婪贓》意思相近的詞有貪污、貪婪、貪欲等,與其意思相反的詞有廉潔、正直、誠信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