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床;竹轎。 明 楊珽 《龍膏記·邪萌》:“日間隻會具膳餐飯,夜間但知籃筍象牀。” 清 曹寅 《和汪度若夜行至龍潭》:“小睡欹籃筍,長遊倦馬韁。”
“籃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籃筍(拼音:lán sǔn)指竹床或竹轎,屬于古代對竹制家具或交通工具的稱呼。該詞多見于明清時期的文獻中,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明代楊珽《龍膏記·邪萌》:
“日間隻會具膳餐飯,夜間但知籃筍象牀。”
此處“籃筍”與“象牀”(象牙床)對應,強調竹制床具的樸素。
清代曹寅《和汪度若夜行至龍潭》:
“小睡欹籃筍,長遊倦馬韁。”
詩中“籃筍”指代竹轎或竹制卧具,體現旅途中的休憩場景。
“籃筍”屬于古語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建議在閱讀古籍時注意其指代竹制器具的用法。
《籃筍》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竹子未完全長成的嫩筍。
《籃筍》的拆分部首是竹(⺮)和⼦,其中竹為主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9。
《籃筍》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于古代文獻中。它形容的是未完全成長的竹筍,比喻事物處于初期或幼稚的狀态。
繁體字“籃筍”是《籃筍》的繁體寫法,主要在台灣和香港地區使用。
在古代漢字中,《籃筍》曾有另一種古字形:“籣筍”。該字形表示竹筍未完全長成的狀态。
1. 竹林中的籃筍已經冒出了一點點綠色。
2. 這部電影展示了一個籃筍成為高尚竹子的壯麗過程。
竹子、筍尖、筍幹、竹笛、竹籃、籃子
嫩竹、嫩筍、竹筍、新竹子
幹竹、老筍、竹子、成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