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鏡;對鏡。《晉書·王衍傳》:“然心不能平,在車中攬鏡自照,謂 導 曰:‘爾看吾目光乃在牛背上矣。’” 宋 劉克莊 《賀新郎·答實之》詞:“少時棋柝曾聯句,歎而今、登樓攬鏡,事機頻誤。” 梁啟超 《意大利建國三傑傳》第五節:“攬鏡華髮,據鞍髀肉,蹉跎歲月,何以為情。”
“攬鏡”一詞的含義可從字面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具體如下:
持鏡自照,即拿起鏡子觀察自己的形象。該詞最早見于《晉書·王衍傳》中“攬鏡自照”的典故,形容人通過鏡子審視自身外貌或狀态。例如: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自戀、自負的比喻義,形容人隻關注自身優點而忽視缺點。例如:
建議根據具體語境選擇合適釋義,若需古籍考證可參考《晉書》原文。
《攬鏡》是指人在鏡子前檢視自己的容貌和形體。
《攬鏡》的拆分部首為手部首和金部首。
攬的筆畫數為8畫,鏡的筆畫數為11畫。
《攬鏡》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蘇秦列傳》中,形容蘇秦把辦得一塵不染的革袍挂在鏡子前,把鏡子攬在手中并檢視自己的容貌和儀表。
《攬鏡》的繁體字為「攬鏡」。
在古代,攬的寫法有些差異,常用的寫法為「丱」和「攬」。
鏡在古代寫法中,常用的寫法為「鏡」。
他站在鏡子前攬鏡自照,發覺自己的臉頰有些蒼白。
攬取、鏡面、鏡子、反光、照像
照鏡、照影、審視、檢視
避天、回避、逃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