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來年。《呂氏春秋·任地》:“今茲美禾,來茲美麥。” 南朝 宋 謝靈運 《白石岩下徑行田》詩:“天鑒儻不孤,來茲驗微誠。”
(2).泛指今後。《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花城》1981年第1期:“他突然想到,應該用筆把他們叱咤風雲的英雄事迹記錄下來,瞻既往以勵來茲。”
“來茲”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兩層含義,其解釋及用法如下:
來年
指“明年”或“下一個年份”。例如《呂氏春秋·任地》中記載:“今茲美禾,來茲美麥”(今年稻谷豐收,明年麥子豐收),這裡的“茲”即指“年”。
泛指今後
表示未來的時間,相當于“将來”或“此後”。如《古詩十九首》中“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及時行樂,何必等待未來)。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呂氏春秋》《古詩十九首》等文獻原文。
《來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來到這裡”。通常用來表示某人或某物到達或來到某個地方。
《來茲》的部首拆分為“從”和“目”,部首為“目”,總筆畫數為9畫。
《來茲》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在古代文獻中,《來茲》一詞經常出現,表示某人或某物來到這裡的意思。
《來茲》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為「來茲」。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逐漸演變為今天的《來茲》。在古代文獻中,各種變體和寫法也存在。比如,可以寫作「來此」或「茲到」。
1. 他剛剛來茲,還不熟悉周邊的環境。
2. 春天到了,在這裡的花兒都開來茲了。
1. 來訪:表示某人來到訪問。
2. 來源:表示某物或某事的來源。
1. 來此:表示來到這裡。
2. 來處:表示某人或某物的來處。
1. 遠離:表示離開某地。
2. 離去:表示離開某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