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招撫邊遠地區臣民。《漢書·武帝紀》:“蓋 孔子 對 定公 以徠遠, 哀公 以論臣, 景公 以節用,非期不同,所急異務也。” 顔師古 注引 臣瓒 曰:“《論語》及《韓子》皆言 葉公 問政於 孔子 , 孔子 答以悅近徠遠。”按,語出《論語·子路》“近者説,遠者來”。
(2). 清 代理藩院設有徕遠司,掌管邊遠地區事宜。 清 梁章鉅 《稱謂錄·理藩院司官》:“《皇朝通考》:理藩院掌藩部封授、朝覲、貢獻、黜陟、徵發之政,控馭撫綏,以固邦翰焉,其屬有六清吏司:曰典屬……曰徠遠。”《清史稿·職官志二》:“徠遠掌 回部 紮薩克、伯克歲貢年班,番子、土司亦如之;并典外裔職貢。”
徕遠是漢語中由“徕”與“遠”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義分解
二字組合後,“徕遠”可理解為“招引遠方之人或事物”,或“使遠方歸附”。
引證與例句
出處與參考
此解釋綜合了傳統訓诂學與現代語義學視角,兼顧詞源考據與實用語境。
“徕遠”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解析:
“徕遠”指招撫邊遠地區的臣民,強調通過安撫或政策吸引遠方民衆歸附。該詞最早可追溯至《論語·子路》中“近者悅,遠者來”,後《漢書·武帝紀》引用時以“徕遠”表述。核心含義包含對邊疆地區或外來者的慰勉與接納。
清代理藩院下設徕遠司,專門管理邊疆事務,負責接待邊疆民族使節、處理藩部事務等。這一機構名稱直接體現了“徕遠”的政治職能,即通過行政手段鞏固邊疆治理。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徕遠賓館”得名于清代烏魯木齊的徕遠門(原城門名)。此處“徕遠”延續了“慰勞遠方來客、勉勵邊疆工作者”的寓意,成為現代服務行業對曆史文化的傳承。
百世不易闆擦兒别藏參陳朝事懲羹熾盛抽刀斷水川嶽垂釣翁翠晶紞纩啖香之質底就發權告止幡乖眼管榷骨科監市履狶驚電津貼祭詩寄榻舊司開園渴涸六丁六甲緑茸茸蠻攀五經目驗頻傳披誦潛隧敲磨绮窗親鄰秋顔羣士融朗榮談撒癡三棒鼓少時神山申孫圖功土空橐奸瓦房亡狀味外味未足輕重五端鮮支小冊子謏言喜報西第頌細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