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賫送的意思、賫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賫送的解釋

亦作“賷送”。1.贈送。《商君書·墾令》:“農逸則良田不荒,商勞則去來賫送之禮,無通於百縣。”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秋社》:“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賷送。”《說唐》第十一回:“并指出今奉 唐節度 差遣賷送禮物,趕正月十五日,到 長安 楊越公 府中賀壽。”

2.持送。《水浒傳》第一一二回:“次日,中軍 從 耿 二參謀賫送賞賜到 丹徒縣 , 宋江 祗受,給賜衆将。” 蔡東藩 《兩晉通俗演義》第六6*四回:“即遣從事中郎 韓博 ,賷送盟文,直達 江 南,約為聲援。”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卷二:“題紙發出,率同提調監試兩道暨任差官吏、文武員弁約百餘人,賫送此項題紙到至公堂。” 曹亞伯 《武昌起義·谕湖北各府州縣政務及自治公所電》:“準該自治公所具禀詳叙情由,速同僞印賷送來轅。”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賫送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賫送”實為“赍送”的異體寫法,其核心含義指“持物相贈”或“以財物贈送他人”。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古籍文獻中可見。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赍”(jī)的本義

    指攜帶財物贈予他人。《說文解字·貝部》釋:“赍,持遺也。從貝,齊聲。”其中“貝”象征財物,“齊”表聲兼表持送動作。

    來源:《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送”的涵義

    表示饋贈、給予。《漢語大詞典》注:“送,饋也。”引申為将物品交付對方。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詞義詳解

“赍送”為同義複合詞,強調持物相贈的行為,常見于古代文獻:


三、異體字說明

“賫”為“赍”的異體字,見于《康熙字典·貝部》:“賫,同赍。”二者音義完全相同。

來源:《康熙字典》(中華書局影印本)。


四、現代使用建議

現代漢語中,“赍送”已被“贈送”“饋贈”等詞取代。若需引用古籍或研究文字演變,需明确其古語屬性。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賫送”即“赍送”,屬古漢語詞彙,意為持財物贈予他人,其字形演變與詞義源流可追溯至《說文解字》等經典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賫送”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ī sòng,也可寫作“赍送”,主要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贈送
    指将物品或資源贈予他人。例如《商君書·墾令》中提到限制商人往來送禮,以促進農業發展()。宋代《東京夢華錄》中也記載了民間以“社糕社酒”相互贈予的習俗()。

  2. 持送/遣送
    強調攜帶或護送某物至特定地點。如《漢書·匈奴傳》中描述親友為戍邊将士送行時“齎送飲食”,或《水浒傳》中“赍送賞賜”的情節()。

  3. 殉葬品
    古代特指隨葬物品,如《莊子·列禦寇》中以“萬物為齎送”比喻自然萬物作為陪葬()。


二、用法與背景


三、相關詞義對比

含義 例句或出處 近義詞
贈送 《商君書》:“無通於百縣” 饋贈、贈予
持送 《水浒傳》:“赍送賞賜” 護送、押送
殉葬品 《莊子》:“萬物為齎送” 陪葬、明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商君書》《漢書》等原始文獻(來源綜合)。

别人正在浏覽...

艾色傲死白猿公不胎孩不足興長圖赤斾寵召出費電磁泵虭蛥丢三忘四遁流二心兩意鄂州市芙蓉園釜竈改弦轍高峭革故鼎新官槐谷口子真寒進餱食會朝毀黩江水不犯河水計狡雞籠九幽涼台遼逈靈隱臨職理中淪滓謾應貿市梅梅梅山蝱蠅齧鐵盤鈴黔婁青蛙侵刻勤民棋肆綦轍趣承三調桑田碧海色拒絲線尿胞宿怒鎖呐炭紙枉死險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