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賷送”。1.贈送。《商君書·墾令》:“農逸則良田不荒,商勞則去來賫送之禮,無通於百縣。”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秋社》:“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賷送。”《說唐》第十一回:“并指出今奉 唐節度 差遣賷送禮物,趕正月十五日,到 長安 楊越公 府中賀壽。”
2.持送。《水浒傳》第一一二回:“次日,中軍 從 耿 二參謀賫送賞賜到 丹徒縣 , 宋江 祗受,給賜衆将。” 蔡東藩 《兩晉通俗演義》第六6*四回:“即遣從事中郎 韓博 ,賷送盟文,直達 江 南,約為聲援。”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卷二:“題紙發出,率同提調監試兩道暨任差官吏、文武員弁約百餘人,賫送此項題紙到至公堂。” 曹亞伯 《武昌起義·谕湖北各府州縣政務及自治公所電》:“準該自治公所具禀詳叙情由,速同僞印賷送來轅。”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賫送漢語 快速查詢。
“賫送”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ī sòng,也可寫作“赍送”,主要含義如下:
贈送
指将物品或資源贈予他人。例如《商君書·墾令》中提到限制商人往來送禮,以促進農業發展()。宋代《東京夢華錄》中也記載了民間以“社糕社酒”相互贈予的習俗()。
持送/遣送
強調攜帶或護送某物至特定地點。如《漢書·匈奴傳》中描述親友為戍邊将士送行時“齎送飲食”,或《水浒傳》中“赍送賞賜”的情節()。
殉葬品
古代特指隨葬物品,如《莊子·列禦寇》中以“萬物為齎送”比喻自然萬物作為陪葬()。
含義 | 例句或出處 | 近義詞 |
---|---|---|
贈送 | 《商君書》:“無通於百縣” | 饋贈、贈予 |
持送 | 《水浒傳》:“赍送賞賜” | 護送、押送 |
殉葬品 | 《莊子》:“萬物為齎送” | 陪葬、明器 |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商君書》《漢書》等原始文獻(來源綜合)。
《賫送》是一個漢字詞彙,意為送禮。
《賫送》這個字由兩個部分組成:貝部和送部,它的總筆畫數是12。
《賫送》來源于古代漢語詞彙,是一種古代的禮尚往來的文化表達方式。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賫送」。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賫送」的字形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它仍然包含了貝部和送部,用來表示送禮的含義。
1. 他特意賫送了一件名貴的禮物給老師。
2. 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人們相互賫送祝福和禮物。
1. 賫贈:表示贈送禮物。
2. 賫禮:表示送禮。
3. 賫財:表示送財物。
1. 送禮:表示送給他人禮物。
2. 遞送:表示将物品傳遞給他人。
1. 收禮:表示接受他人的禮物。
2. 接收:表示接受物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