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 邛崃山 。在今 四川省 西部 岷江 和 大渡河 之間。《山海經·中山經》:“﹝ 岷山 ﹞又東北一百四十裡,曰 崍山 , 江 水出焉,東流注 大江 。”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東北四十裡,曰 崍山 …… 崍山 , 邛崍山 也。”
“崃山”是“邛崃山”的簡稱,具體解釋如下:
地理位置
位于中國四川省西部,岷江與大渡河之間,屬于橫斷山脈的一部分。其主峰大雪塘海拔約5364米,是成都平原西側的重要地理标志。
名稱與讀音
“崃”讀作“lái”,專用于山名,現代漢語中無其他含義。古文獻中亦寫作“邛崃山”或“邛莋”,别名“高山”。
曆史文獻記載
自然與文化意義
作為長江上遊重要支流的發源地,崃山對區域水文和生态具有重要影響,同時是古代蜀地交通要道“邛崃古道”的途經地。
《崃山》(lái shān)一詞常用于中文語境中,崃指山巒高聳,隱約在雲霧之中的景象,山崖險峻的意思,而山則是指陸地上比較高的部分。因此,崃山通常表示山高峻峭、壯麗雄偉的景色。
崃山中的“崃”字是由“山”字旁和“雷”字旁組成。它的拆分部首為山,筆畫數為9;而山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數均為山,即“又”部和3畫。而“山”字旁和“雷”字旁的筆畫分别為5和13。
崃山一詞最早見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列子》中的一句話:“崃山之險,欲探而不能入也。”不過,具體的來源尚無确切的考證。
崃山的繁體字為崍山,崍字的字形與簡體字崃相同,隻是在書寫時會多出一些繁複的筆畫。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崃山可以寫為崍山。
1. 站在崃山之巅,俯瞰着腳下的美麗風景。
2. 這崃山之間的小徑險峻曲折,需要小心前行。
1. 崃山麗水
2. 崃山秀色
3. 崃山峻嶺
峭壁、高山、岩峰
平原、河谷、低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