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t idly without anything to do;sit in boredom] 無所事事地幹坐着
三五個記者在辦公室裡枯坐着
默坐,呆坐。 元 虞集 《天曆戊辰前續詠貧士》:“目昏畏附火,枯坐寒窗中。” 明 楊慎 《格物說》:“釋氏則如築暗室而枯坐其中,塵雖隔而明亦窒矣。” 清 黃宗羲 《<綠蘿庵詩>序》:“餘至寺中,值師他出。明日,天雨枯坐,取師《緑蘿庵詩》讀之。” 茅盾 《子夜》十:“﹝ 李玉亭 ﹞等候上司傳見似的枯坐在這裡,便更加感得無聊。”
“枯坐”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指無所事事地長時間呆坐,常帶有孤單、無聊或無奈的情緒。例如:“他枯坐整日,無人問津。”
詞義擴展
除字面含義外,“枯坐”還隱含精神空虛或行動停滞的狀态。如古典文獻中描述僧人“枯坐參禅”,強調靜默修行的狀态。
文學與生活場景
適用于描述靜态的孤獨場景或心理停滞狀态,常見于文學、日常對話中。注意語境是否帶有消極色彩。
《枯坐》是一個成語,意為長時間地靜坐,不做任何事情,思想和行為都停滞不前。
《枯坐》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坐,部首木表示與樹木相關的意思,部首坐表示與坐相關的意思。
《枯坐》共有10畫,表示要寫出這個字需要連續畫10筆。
《枯坐》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佛教文化。在佛教修行中,修行者常常選擇一個安靜的地方坐禅冥想,達到心靈的平靜與甯靜。《枯坐》一詞就是指修行者坐禅冥想的狀态。
《枯坐》的繁體字是「枯坐」,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枯坐」這個詞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
1. 他一天到晚都隻是在家裡枯坐,不願意外出交際。
2. 雖然身體虛弱,他還是堅持每天枯坐冥想,希望獲得心靈的甯靜。
3. 經過長時間的枯坐禅修,他的心境逐漸平和了下來。
1. 枯燥:指過于單調、乏味,缺乏活力。
2. 坐禅:指修行者用特定的姿勢坐着冥想,達到心靈上的平靜和覺察。
3. 逍遙:指行動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1. 坐忘:指專注于某個事物而忘記其他一切。
2. 靜坐:指以靜止的姿勢坐着,專心集中精力。
1. 忙碌:指事務繁忙,沒有閑暇。
2. 活躍:指精力充沛,積極參與各種活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