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賫發的意思、賫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賫發的解釋

亦作“賷發”。1.資助;打發。 元 關漢卿 《金線池》楔子:“賢弟且休去,略住三朝五日,待老夫賷發你一路鞍馬之費,未為遲也。”《水浒傳》第二回:“收拾些人事盤纏,賫發 高俅 回 東京 。”《古今小說·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将這傘權為槍棒,撇個架子。一般有個喝采,賫發幾文錢,将就買些酒飯用度。”亦指饋贈的錢財物品。《水浒傳》第四三回:“ 曹太公 又請問道:‘不知壯士要将這虎解官請功,隻是在這裡讨些賫發?’”

2.發送。 清 蔣士铨 《桂林霜·叛噬》:“本帥即刻提兵出城,向三十裡外,安下營寨,一切公文移會,不得賷發,俱送本帥拆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賫發(jī fā)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詞法和古代文獻用例中解析:

  1. 本義解析

    “賫”同“赍”,《漢語大詞典》注為“持送、贈予”,如《周禮》中“赍咨”表示攜帶財物。“發”指發放、啟程,二字組合表示“資助啟程”,例如《水浒傳》中“赍發盤纏”即資助路費。

  2. 引申用法

    在明清小說中衍生出“遣送出發”之意,如《醒世恒言》載“賫發犯人上路”,此時詞義側重官府對人員的押送啟程。

  3. 現代語義

    現代漢語已罕用該詞,僅在研究古籍時需注意其雙重含義:既指物質資助(如錢財、物品),也指對人員的派遣啟程。參考《辭源》釋義,該詞屬古代公文書信用語。

網絡擴展解釋

“賫發”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1. 資助財物,打發某人行動
    指通過贈送財物或盤纏,支持他人前往某地或完成某事。例如《水浒傳》中“賫發高俅回東京”,即資助其路費;《金線池》中“賫發你一路鞍馬之費”,也屬此類用法。

  2. 指代饋贈的錢財物品
    該詞亦可直接表示贈送的財物本身。如《水浒傳》第四三回提到“讨些賫發”,即索取饋贈的財物。

  3. 發送(公文、文書)
    在清代蔣士铨的《桂林霜·叛噬》中,“賫發”被用于公文場景,意為發送或傳遞文件。

其他說明:

建議查閱《水浒傳》《金線池》等原著段落,或參考古代漢語詞典獲取更詳細例證。

别人正在浏覽...

背信便換兵行詭道鄙軀補處猜訝豺貙剗鍬兒稱蕃盛器鋤禾大弁大嚼鼎食斷治飛湍紛缊撫古福舍負鐵共驩遘患光度畫卵雕薪回天乏術胡乃降壓簡靖讦告近侍救恤開眼界刻舟立間蘆荻銘激耐辱蹑蹤甯順噴嘴剽遬七德青龍偃月刀秋場渠酋取問人兵瑞霭少容聖門神禹衰萎頭頂頭土包子忘恩負義威懷未應瞎吵八嚷陷溺小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