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賷發”。1.資助;打發。 元 關漢卿 《金線池》楔子:“賢弟且休去,略住三朝五日,待老夫賷發你一路鞍馬之費,未為遲也。”《水浒傳》第二回:“收拾些人事盤纏,賫發 高俅 回 東京 。”《古今小說·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将這傘權為槍棒,撇個架子。一般有個喝采,賫發幾文錢,将就買些酒飯用度。”亦指饋贈的錢財物品。《水浒傳》第四三回:“ 曹太公 又請問道:‘不知壯士要将這虎解官請功,隻是在這裡讨些賫發?’”
2.發送。 清 蔣士铨 《桂林霜·叛噬》:“本帥即刻提兵出城,向三十裡外,安下營寨,一切公文移會,不得賷發,俱送本帥拆看。”
“賫發”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資助財物,打發某人行動
指通過贈送財物或盤纏,支持他人前往某地或完成某事。例如《水浒傳》中“賫發高俅回東京”,即資助其路費;《金線池》中“賫發你一路鞍馬之費”,也屬此類用法。
指代饋贈的錢財物品
該詞亦可直接表示贈送的財物本身。如《水浒傳》第四三回提到“讨些賫發”,即索取饋贈的財物。
發送(公文、文書)
在清代蔣士铨的《桂林霜·叛噬》中,“賫發”被用于公文場景,意為發送或傳遞文件。
其他說明:
建議查閱《水浒傳》《金線池》等原著段落,或參考古代漢語詞典獲取更詳細例證。
《賫發》是一個漢字,它的意思是指長發飄逸的樣子。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漂亮的女性長發。它的拆分部首是貝部和發部,它的總筆畫數是10畫。
在繁體字中,《賫發》的寫法是「賫髮」。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賫發》可以寫作「賨髮」或「贐髮」。
1. 她長發飄逸,美麗動人。 2. 這個女孩的賫發讓她看起來非常迷人。
1. 賫賀:形容祝賀的發出聲音或辭句。
1. 飄逸:形容發絲飛舞或樣子輕盈。
1. 蓬發:形容發型蓬松或不整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