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苦厭厭的意思、苦厭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苦厭厭的解釋

同“ 苦懨懨 ”。形容苦悶、痛苦。 元 白樸 《東牆記》第一折:“合晚至黃昏,獨宿心間悶,苦厭厭憂愁自忖,便有鐵石心腸也斷魂。” 元 曾瑞 《行香子·歎世》曲:“君休欠,何故苦厭厭。”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三折:“ 秦 樓中闌珊了翠袖紅裙,帝臺上空閑了玉斚金樽,捱不徹苦厭厭兩處相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苦厭厭"是漢語中較為少見的疊詞組合,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苦厭厭"多用于描述一種持續且難以排遣的煩悶心理狀态,常指因長期壓抑、煩惱或病痛導緻的情緒低落。其中"苦"字本義為味覺之苦,《說文解字》釋為"大苦,苓也",引申指精神層面的痛苦;"厭厭"出自《詩經·小雅》"厭厭夜飲",原指安閑貌,後經詞義演變産生"精神萎靡"的新義(《漢語大詞典》第7冊)。

二、詞源流變 該詞最早見于元代戲曲作品,喬吉《兩世姻緣》第二折有"則我這苦厭厭憂愁在肚腹"之句,展現愁緒填胸的意象。明代《金瓶梅》第十七回使用"悶恹恹"作近義表述,印證該詞在近代漢語中的使用脈絡(《近代漢語詞典》2015版)。

三、現代應用 現代多用于文學創作中表現細膩的心理描寫,如:"連日陰雨惹得人心裡苦厭厭的"。在方言研究中,晉語區仍保留該詞的活用現象,常與"病恹恹"構成對文使用(《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綜合卷)。

四、近義辨析 與"苦哈哈"相比,前者側重心理層面的煩悶感,後者多指物質生活的困苦;與"悶悶不樂"相較,"苦厭厭"更強調狀态的持續性,且帶有病态化傾向。

網絡擴展解釋

“苦厭厭”是一個漢語疊詞,屬于ABB式結構,主要用于形容苦悶、痛苦的心理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為“苦恹恹”的異形詞,意為因憂愁、煩悶而顯得無精打采或痛苦不堪的狀态。它通過疊字“厭厭”強化了“苦”的程度,突出内心的壓抑感。

  2. 結構與讀音

    • 拼音:kǔ yān yān(部分來源注音為yàn,但文學語境中多讀yān,與“恹”通假)。
    • 構詞:“苦”表核心情感,“厭厭”為疊字後綴,類似“綠油油”“喜洋洋”,增強描述性。
  3. 文學用例與語境
    該詞多見于元明戲曲,例如:

    • 元·白樸《東牆記》:“苦厭厭憂愁自忖,便有鐵石心腸也斷魂”;
    • 明·朱有炖《香囊怨》:“捱不徹苦厭厭兩處相思”。 均用于刻畫人物内心深重的愁苦。
  4. 現代使用
    當代已較少使用,多作為古漢語詞彙出現在文學研究或仿古創作中。

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詩詞中的情感表達,可參考、5、6中的具體例句及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闆瓦簿聽垂陰糍粑大烝調哄豆稭貳猜乏匮方币匪躬服舍高阜擱得住跟絓亘連鬼影海洋畫扉煥赫捷速精賊巨細雷雨作解冷面孔涼觀料敵若神靈池陵屯柳暖花春龍膽旅進旅退毛類鳴吒匿藏濃豔迫令牽一發而動全身勸戒壤埊讓路攘掊色譜山山水水涉海登山勝狀使鹿式乾說得響漱咽探險天路跳躍庭右轊椟五經博士遐怪相強銜夢小媳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