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幹涸的硯池。 宋 陳與義 《粹翁用奇父韻賦<九日>與義同賦兼呈奇父》:“獨題懷古句,枯硯生明珠。”
“枯硯”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幹涸的硯池,即長時間未使用的硯台。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來源中均有體現。
二、文學意象 常被用于詩詞中,暗喻文人勤勉治學的狀态。如宋代陳與義詩句“獨題懷古句,枯硯生明珠”,通過幹涸硯台反襯出創作靈感的迸發。
三、擴展成語 “磨穿枯硯”是相關成語,出自宋代趙長卿《賀新郎》詞,形容刻苦治學的恒心。該成語将“枯硯”與“磨穿”結合,強化了寒窗苦讀的意象。
四、易混淆點說明 需注意“枯硯”本身并非直接比喻學問淵博,其核心意象是文人用具的狀态。部分資料将“磨穿枯硯”的引申義誤植到“枯硯”單獨使用場景中,實際二者需區分語境。
建議:若需引用該詞,建議優先采用宋代詩文原典用例,或結合“磨穿枯硯”成語使用,以符合傳統文學表達習慣。
《枯硯》這個詞指的是用久了或者未使用而變得幹燥、失去水分的硯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硯台是書法繪畫的重要工具之一,因為它的材質是石頭,經過長時間的使用或者存放,就會失去水分而變得幹燥。
《枯硯》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石(shí)。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木部3畫,石部5畫。
《枯硯》一詞起源于古代文人士子之間的交流,用來形容硯台因久未使用而變得幹燥。在簡體中文中,《枯硯》的繁體字是「枯硯」。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枯硯」的字形略有不同。「枯」字的上方原本是一個木字旁,中間是一個斤字旁,下方是個易字旁。而「硯」字的上方是一個石字旁,下方是一個兼字旁。
1. 久未使用的硯台已經變成了一塊枯硯。
2. 文房四寶中,枯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組詞:枯木、硯台、書法、繪畫。
近義詞:幹硯、老硯、敝硯。
反義詞:水潤的硯台、新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