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樹的意思、枯樹的詳細解釋
枯樹的解釋
凋枯之樹。 漢 焦贛 《易林·小畜之蠱》:“寄生無根,如過浮雲,立本不固,斯須落去,更為枯樹。”《晉書·王羲之傳》:“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之五:“四山多風溪水急,寒雨颯颯枯樹濕。” 元 虞集 《畫枯木賦》:“夫誰畫此枯樹兮,臨不食之散泉。” 明 劉基 《彭澤阻風》詩:“枯樹掛崖眠復起,老藤牽石墜還留。” 楊朔 《蟻山》:“螞蟻時常借着一段砍剩的枯樹樁子做梁架,一點一點銜着土粒往上壘。”
詞語分解
- 枯的解釋 枯 ū 失去水分,水全沒有了:幹枯。枯萎。枯槁。枯榮。枯魚銜索(串在繩索上的幹魚,形容存日不多)。 沒趣味,無生趣:枯燥。枯腸(喻枯澀貧乏的思路)。 榮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樹的解釋 樹 (樹) ù 木本植物的通稱:樹木。樹林。樹大根深(喻勢力大,根基牢固)。 種植,培育:樹藝(“藝”,種植)。樹荊棘得刺,樹桃李得蔭。 立,建立:樹立。樹敵。 量詞,相當于“株”、“棵”:一樹梅花。
網絡擴展解釋
“枯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維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指失去水分、枝葉凋零的樹木,即自然狀态下幹枯死亡的樹。結構為偏正式複合詞,由形容詞“枯”(幹枯)與名詞“樹”組合而成。
- 古籍例證:如《晉書·王羲之傳》中“如隆冬之枯樹”形容字迹疏瘦;杜甫詩中“寒雨颯颯枯樹濕”描繪蕭瑟景象。
二、引申意義
- 象征衰敗:比喻事物失去活力或處于衰敗狀态,如成語“枯樹逢春”的反用,或形容人缺乏生機。
- 文學意象:常被用于營造凄涼、孤寂的意境。例如楊萬裡詩句“疇昔穉桑今秃樹”暗喻時光流逝與生命凋零。
三、相關延伸
- 近義詞:如“秃樹”,特指枝葉落盡的樹,但更強調外觀上的光秃(見《宿查濑》詩注)。
- 反義關聯:與“茂樹”“青松”等形成對比,突出枯槁與生機的對立。
四、現代應用
- 自然描寫:多用于生态或景觀描述,如“枯樹橫斜溪水急”。
- 隱喻功能:當代語境中可指代資源耗盡、希望渺茫等抽象概念,如“企業如枯樹般難再複蘇”。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或文學創作背景,可參考《易林》《杜工部集》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枯樹的意思
《枯樹》指的是沒有生機、失去活力的樹木。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樹木枯萎、幹癟或死亡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枯樹》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彳,木表示與樹木有關的意思,彳表示行走的意思。它擁有8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枯樹》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枯樹」。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枯樹」一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是由「木」和「彳」組成的。古代的紙張和書寫工具有限,因此可能存在一些變化和簡化。
例句
1. 他經過一片枯樹林,感歎着季節的變遷。
2. 冬天的寒風吹過,把枯樹上的落葉吹落一地。
組詞
枯草、枯葉、枯水、枯燥、枯萎
近義詞
凋零、幹枯、枯敗、衰弱、死樹
反義詞
茂盛、繁榮、生機勃勃、綠樹成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