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哭喪棍的意思、哭喪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哭喪棍的解釋

見“ 哭喪棒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哭喪棍”是中國傳統喪葬禮儀中的一種器具,具體含義及文化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義

“哭喪棍”又稱“哭喪棒”或“哀杖”,是舊時出殡時孝子手持的白色棍狀物,通常用白紙纏繞表面。其名稱來源于喪禮中孝子因悲痛而拄棍行走的情景。

二、功能與象征意義

  1. 支撐身體
    古代喪禮要求孝子“守孝三年”,期間身體虛弱。出殡時,孝子需長時間跪拜、哭喪,哭喪棍可幫助支撐體力不支的身體。如《禮記》記載:“孝子之杖曰哀杖,為扶哀痛之軀”()。

  2. 表達哀痛
    棍子的存在象征孝子因過度悲傷而無法獨立行走,體現對逝者的深切哀悼。民間也認為手持哭喪棍表示逝者“後繼有人”()。

  3. 民俗寓意
    部分地區賦予其驅邪或引路功能,如傳說亡靈需用哭喪棍驅趕惡犬()。

三、材料與形制

四、曆史淵源

起源于周代喪禮制度,《禮記》規定孝子在喪期需拄杖以示哀痛。明清小說如《西遊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中均有提及,說明其曆史延續性()。

五、現代演變

如今哭喪棍更多作為喪葬儀式中的象征物,實際功能弱化。不同地區習俗存在差異,部分農村仍保留傳統形制,城市則可能簡化或替換為其他形式()。

如需了解具體地域習俗,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或民俗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哭喪棍的意思

《哭喪棍》是一個形容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表現出過度或虛僞的悲傷或傷心。這個詞通常被用來揭示一個人故意誇大或虛構悲傷情緒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哭喪棍的拆分部首是口和木。口(kǒu)為嘴巴的意思,木(mù)為木頭的意思。哭喪棍的筆畫數為13畫。

來源

哭喪棍一詞最早出現于明朝的杜子春的小說《李自成》。在小說中,杜子春用這個詞形容了李自成的一位部下。後來,這個詞被逐漸引申為形容一個人做作的表現。

繁體

哭喪棍的繁體字為「哭喪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哭喪棍的字寫作「悃喪棍」。這個字在明代常被用來形容那些裝作悲傷的人。

例句

他在朋友面前扮演哭喪棍的角色,但實際上并不感到傷心。

組詞

- 哭喪:形容一個人模仿或誇大自己的悲傷情緒。

- 哭笑不得:形容面對一種令人困惑或尴尬的情況。

- 悲傷:形容心情低落或不愉快。

近義詞

- 裝腔作勢:形容一個人故意表現出不真實或誇大的感情。

- 僞君子:形容一個表面上看起來很好但實際上内心卑鄙的人。

反義詞

- 真誠:形容一個人表現出真實的情感和态度。

- 真實:形容事物本身不摻雜虛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