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空闊貌。 唐 陳陶 《蒲門戍觀海作》詩:“廓落溟漲曉, 蒲門 鬱蒼蒼。”
(2).虛無貌。 明 宋濂 《同虛山房記》:“元黃之閒所貴者虛,廓落無象,空洞無偶。”
(3).孤寂貌。《文選·九辯》:“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 呂延濟 注:“廓落,空寂也。” 唐 李白 《門有車馬客行》:“廓落無所合,流離 湘水 濱。”
(4).結構松散或内容空泛。 晉 葛洪 《神仙傳·王遠》:“ 遠 有書與 陳 尉,其書廓落,大而不工。” 清 戴名世 《淩母嚴太安人壽序》:“然而駢麗之體,廓落之辭,雖有盛德懿行,反以掩其實,非君子之所以壽其親也。”
(5).豁達;寬弘。《晉書·姚萇載記》:“廓落任率,不修行業。”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上:“ 鎬 風儀偉岸,廓落有大志。”
“廓落”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uò luò,其含義較為豐富,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以下為詳細解釋:
指空間廣闊、遼遠且帶有寂靜感,常用于描述自然場景。
表達人處于孤獨、無依或内心寂寥的情感。
用于形容抽象概念或哲學層面的虛無感。
指人的心胸開闊、性格豁達,屬褒義用法。
較冷僻的用法,多用于批評文體或言辭缺乏實質。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出處或延伸用法,可參考古典文獻或權威詞典。
《廓落》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大方、寬敞或通明。
《廓落》由三個部首組成,分别是 "廣"、"攵" 和 "口"。它總共有十畫。
《廓落》是一個古代漢字,來源于古人對物體外形或内部空間的描述。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廓落」。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不同。《廓落》的古代寫法是「闊落」。
1. 山谷的景色非常廓落,一望無際。
2. 這個房間的布局很廓落,看起來更加寬敞。
組詞:廓開、落地、廣廓、開闊、寬廓。
近義詞:寬廣、開闊、寬敞、廣袤。
反義詞:狹窄、狹小、狹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