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呆呆地站立。 蘇曼殊 《碎簪記》:“時萬籟俱寂,瞥眼見 莊湜 枯立欄前。” 蘇曼殊 《非夢記》:“生( 燕海琴 )枯立如石人。”
“枯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釋:
指呆呆地站立,常用于文學描寫中表現人物因情緒(如悲傷、震驚)而陷入靜止狀态。例如:
在林業或自然場景中,可指植物幹枯卻保持直立的形态,例如:
兩種含義的差異主要源于語境: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用法,可參考蘇曼殊作品或林業相關文獻。
枯立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植物幹枯、幹燥而直立。
枯立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8。
枯立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九變'字形中的一種。它是由枯字的繁體字演變而來,具有枯字意義的“植物枯萎”的形象。
繁體字為枯竪。
古時候漢字寫作枯立。它在隸書、楷書等不同的書法風格中有着不同的表現形式。
1. 這些花朵因為長時間沒有水灌溉,已經枯立了。
2. 幹旱地區的植物,在幹季過後常常枯立不起來。
枯木、枯草、立柱、直立
幹枯、幹涸、凋零
蔥翠、蓬勃、郁郁蔥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