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塵揚貌。《文選·宋玉<風賦>》:“夫庶人之風,塕然起於窮巷之間,堀堁揚塵,勃鬱煩冤,衡孔襲門。” 李善 注:“堀堁,風動塵也。” 清 唐孫華 《送宮恕堂北上》詩:“聞君西笑且揚鞭,灰洞炎塵方堀堁。”
(2).飛塵。 清 顧炎武 《霍山》詩:“像設猶古先,冠裳蒙堀堁。”
“堀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kū kè,主要用于描述風吹過地面揚起塵土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
指風吹動地面塵土飛揚的景象,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例如《文選·宋玉·風賦》中“堀堁揚塵”一句,生動描繪了庶民之風卷起塵埃的場景。
引申含義
也可代指飛揚的灰塵本身,如清代顧炎武《霍山》詩中的“冠裳蒙堀堁”,形容灰塵覆蓋衣冠的狀态。
《風賦》(戰國·宋玉)
“堀堁揚塵,勃郁煩冤”,描寫了平民生活環境中風沙彌漫的艱苦景象。
《霍山》(清·顧炎武)
“像設猶古先,冠裳蒙堀堁”,通過灰塵覆蓋的細節,烘托出滄桑感。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文學研究。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文選》注疏。
《堀堁》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山頂或山坡。它可以用來形容山的形狀或地形。
《堀堁》由三個部首組成:山(山字旁部首)、土(土字底部部首)、口(口字旁部首)。
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堀堁》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原始漢字的一種形式。它的繁體字為「壑」。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過了演變和改變。《堀堁》的古代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曆史資料,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意思沒有改變。
1. 這座山的堀堁非常陡峭。
2. 早晨,陽光照在山頂的堀堁上,景色非常美麗。
根據《堀堁》的意思,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
1. 陡坡(形容山坡陡峭)
2. 山脈(山的連續高地)
3. 峻峭(形容山勢陡峭)
近義詞:山坡、山頂、山險
反義詞:山谷、山腳、山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