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難危急。《史記·留侯世家》:“上數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 宋 蘇轼 《上知府王龍圖書》:“方其困急時,簞瓢之饋,愈於千金。”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二章第一節:“ 秦 時徭役繁興,商賈乘被征發人困急,重利盤剝。”
“困急”是一個由“困”和“急”組成的複合詞,主要用于描述處境艱難且緊迫的狀态。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困”指陷入困境、束縛或窮苦,如經濟困窘、生活艱難;“急”則強調緊迫、危急,如時間或形勢的迫切性。兩者結合後,“困急”表示既處于困境又面臨緊急壓力的狀态,常見于形容個人或集體在危急關頭的處境(如《史記·留侯世家》中“上數在困急之中”)。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語境,例如:
3. 延伸解析
“困”在古漢語中還有“包圍”“疲乏”等義(如“困守”“困倦”),但“困急”更側重困境與緊急性的疊加,強調雙重壓力下的艱難狀态。蘇轼曾用“箪瓢之饋,愈于千金”比喻困急時微小幫助的價值()。
參考來源:
困急一詞是指處于困難和緊急的境地,形容某人或某事物面臨困擾和急迫的情況。這種情況下,人們感到無助和焦慮,迫切需要解決問題或得到幫助。
《困急》這個詞的部首是囗 (口) 和心 (心思),總共有15個筆畫。
《困急》是一個現代漢字詞語,源自于古代的“困”和“急”兩個字。古代繁體字的寫法為「困急」。
在古代,漢字《困急》的寫法與現在相似,但可能稍有變化。然而,我無法找到古時候準确的寫法資料。
1. 由于經濟困急,他不得不賣掉了他最心愛的畫作。
2. 在這次困急的時刻,他能否得到朋友們的支持和幫助是未知數。
3. 面對困急的局面,他不退縮,勇敢地迎接挑戰。
困局、困頓、困苦、急迫、急切、急事
緊要、危急、緊迫、嚴峻
安逸、寬敞、從容、舒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