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饋贈。 晉 葛洪 《<抱樸子>外篇自叙》:“受人之施,必皆久久漸有以報之,不令覺也;非類則不妄受其饋緻焉。”
“饋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通過贈送物品或情感,向他人傳遞真誠與善意。以下是詳細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饋緻(kuì zh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回報之意。它表示主動或被動給予,報答别人的恩情或善舉。
饋緻的構成部分包括:
- 饋:由“食”(shí)作為部首構成,總共有10個筆畫;
- 緻:由“自”(zì)作為部首構成,總共有11個筆畫。
饋緻的來源與釋義相符。其中,“饋”字的本義是給予食物,表示供養;“緻”字的本義是到達,表示傳達、達成。
在繁體字中,饋緻分别寫作「饋」和「緻」。
在古代,饋緻的寫法可能和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漢末年劉向所著的《說文解字注》中,饋緻的寫法分别為「餽」和「臷」。
1. 我要盡快饋緻給他,以回報他的慷慨之舉。
2. 你的付出會得到饋緻,不要擔心。
1. 饋贈(kuì zèng):表示贈送、饋贈禮物或物品。
2. 饋送(kuì sòng):表示送給、贈送。
報答、回報、感謝、酬謝。
索取、損害、傷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