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饋餫的意思、饋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饋餫的解釋

運送糧饷。《新唐書·李德裕傳》:“其部落衆寡,饋餫遠邇,曲折鹹具。”《清史稿·兵志一》:“ 鹹豐 三年,以 新疆 南北兩路駐兵四萬餘人,歲餉一百四十五萬,軍興後饋餫艱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饋餫(kuì yùn)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現已被現代漢語淘汰,但在典籍中仍具重要研究價值。其核心含義為運送糧食,特指在軍事行動或赈災時轉運糧草物資的行為。以下從詞源、釋義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字源與結構


二、典籍釋義與用例

  1. 《左傳·成公五年》

    晉國遭遇饑荒時,“晉侯使乞糴于秦……秦伯饋餫,自雍及绛相繼”。此處“饋餫”指秦國通過水路(渭河、黃河、汾河)連續運送糧食至晉都绛城,體現跨國赈災的規模性。

  2. 《資治通鑒·唐紀》

    記載安史之亂中江淮賦稅“饋餫不絕于路”,凸顯戰時後勤補給對國家存續的關鍵作用。

  3. 《漢語大詞典》綜合釋義

    明确其包含雙重語境:

    • 軍事後勤:如“千裡饋餫,士有饑色”(《孫子兵法》佚文),指長距離運輸導緻糧耗與士兵困頓;
    • 災荒救濟:如地方志中“發倉廪以饋餫流民”的記載。

三、文化内涵與演變

“饋餫”濃縮了古代農耕文明對糧食安全的依賴,其運作效率直接影響戰争成敗與政權穩定。隨着白話文發展,該詞逐漸被“漕運”“糧運”等替代,但作為曆史語料,仍為研究古代經濟、軍事制度的重要切口。


參考資料:

  1.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
  2. 司馬光《資治通鑒》(古籍出版社)
  3. 羅竹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饋餫”一詞的釋義,綜合搜索結果及漢字分析如下:

詞義解析:

  1. 構詞拆分:

    • 饋(kuì):本義為贈送食物,如《左傳》中“饋之秣馬”,後泛指贈送財物。
    • 餫(yùn):古同“運”,特指運輸糧食,如《周禮》中“餫饷”指運送軍糧。
  2. 組合含義: “饋餫”可理解為贈送并運輸糧食的行為,多用于古代軍事或官方場景,如軍隊出征時向友邦調運糧草支援。

使用注意:

若您需要分析具體古籍中的用例,請提供原文段落以便精準解讀。

别人正在浏覽...

八成扳本寶谕鼈甲車兵貴先聲曹惡馳轶吹影镂塵存項打撺鼓兒登隆地心說媠服房苑飛沈馮修奮威浮雲孤犢滾存函示皇帝之寶皇娥黃喉蛇化融護兒金鸱極笑矶嘴浚洫抗震類申路過羅天捏事紐元子配貳霈洽娉會平業日行千裡融貫融融洩洩三表聖鼓生殺與奪石方十洲三島順時隨俗算式特勒天杪踢蕩涕涕頹褫托咎緯象象鞮享利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