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骙骙的意思、骙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骙骙的解釋

[(of horse) strong] 馬強壯的樣子

四牡骙骙。——《詩·小雅·采薇》

詳細解釋

(1).馬行雄壯貌。《詩·小雅·采薇》:“駕彼四牡,四牡騤騤。” 晉 摯虞 《太康頌》:“龍馬騤騤,風于 華陽 。” 宋 曾鞏 《送叔延判官》詩:“況遇朝廷方急材,驥騄騤騤足當騁。” 清 龔自珍 《送廣西巡撫梁公序》三:“溽暑永晝,騤騤駪駪,不遑息,日斜馬嘶,休於旅舍,能無懷乎?”

(2).張目注視貌。騤,用同“ 睽 ”。 清 袁枚 《新齊諧·宿遷官署鬼》:“ 淮徐道 姚公 廷棟 駐劄 宿遷 ,封翁壽期,演劇於堂,堂旁牆極高,見牆外有人頭數千,眼騤騤然,俱來觀劇。” 清 方履籛 《鄧完白先生墓表》:“片羽僅存,衆目騤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骙骙”是一個疊字詞,讀音為kuí kuí,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或詩歌中。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1. 形容馬匹強壯或行進之态
    本義指馬匹雄壯有力的樣子,如《詩經·小雅·采薇》中“四牡骙骙”,意為四匹公馬強壯威武、步伐整齊。
    引申為軍隊行進時氣勢雄壯,如“戎車既駕,四牡骙骙”(戰車已備,馬隊威武前行)。

  2. 泛指事物盛大或強盛
    在文學作品中,也可比喻其他事物的壯大狀态,如“骙骙雲陣”形容雲層厚重湧動。


出處與例句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骙骙”已非常罕見,多用于文學創作或引用古籍時增強文采,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例證或語義分析,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詩經》注疏類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骙骙》的意思

《骙骙》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馬匹奔騰、疾馳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骙骙》由兩個部首組成,第一個部首是馬(馬部),第二個部首是犬(犬部)。

它的總筆畫數為15個。

來源

《骙骙》是一個古漢字,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的形容馬匹奔跑和疾馳的描寫。它在古代文學作品和詩詞中經常被使用。

繁體

《骙骙》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騏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馬(馬部)通常寫作「馬」,犬(犬部)寫作「犬」。所以,《骙骙》的古代寫法為「馬犬馬犬」。

例句

1. 骙骙馬匹疾馳而過,塵土飛揚。

2. 孩子們歡呼着迎接英勇骙骙的騎士。

組詞

1. 骙骙馬:指狀似骙骙的奔跑的馬匹。

2. 骙骙奔馳:形容疾馳迅速前進。

3. 骙骙乘風:比喻行駛或飛行得十分迅速。

近義詞

1. 疾馳:快速奔跑。

2. 飛馳:迅速而猛烈地奔跑。

3. 狂奔:急忙奔跑而發狂的樣子。

反義詞

緩行:行走緩慢。

慢步:行走緩慢而輕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