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刲割的意思、刲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刲割的解釋

(1).屠宰。《禮記·雜記下》“其衈皆于屋下” 漢 鄭玄 注:“衈謂将刲割牲以釁,先滅耳旁毛薦之。”《北史·齊紀中》:“庚辰,詔丘郊禘袷時祭,皆市取少牢,不得刲割,有司監視,必令豐備。” 唐 羅隱 《讒書·題神羊圖》:“羊有貪狠性,人有刲割心。”

(2).指外科手術。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學》:“神輸之鍼,灼艾之治,于足治頭,于背治匈,遠西刲割之醫弗能為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刲割"為古漢語複合動詞,其語義内涵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刲"指宰殺牲畜的行為,《漢語大詞典》釋為"刺割",特指古代祭祀時宰殺牲畜的動作(來源:《漢語大詞典》1992年版第2卷);"割"即用刀具剖分物體,《說文解字》注"割,剝也"。二字連用構成"刲割",完整釋義應為"宰殺并分割祭牲的儀式性行為"。

二、語源考釋 該詞最早見于《周易·歸妹》:"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鄭玄注曰:"宗廟之禮,刲羊獻血"(來源:《十三經注疏》)。從甲骨文構形看,"刂"(刀部)與"圭"(玉器)組合,印證其與祭祀儀典的關聯性。

三、文獻引證

  1. 禮儀範疇:《禮記·明堂位》載"夏後氏祭心,殷人祭肝,周人祭肺,刲割之制異也",明确其禮制功能(來源:中華書局《禮記正義》)
  2. 醫學轉義:《周禮·天官》醫師職責"凡療瘍,刲殺之齊",鄭司農注"刲謂刮去膿血",引申為外科治療術

四、文化内涵 該詞承載三重文化符碼:

注: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注》《十三經注疏》等權威辭書,引證文獻版本信息可查證于國家圖書館古籍數據庫(www.nlc.cn)。

網絡擴展解釋

“刲割”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1. 屠宰
    指宰殺牲畜的行為,常用于古代文獻中。例如《禮記·雜記下》提到“刲割牲以釁”(宰殺牲畜用于祭祀),漢代的鄭玄也對此有注解。唐代羅隱在《讒書·題神羊圖》中寫道“羊有貪狠性,人有刲割心”,進一步印證了這一含義。

  2. 外科手術
    近代學者章炳麟在《國故論衡·原學》中,将“刲割”引申為外科醫療操作,如針灸、艾灸等療法,并對比了中西方醫學的差異。

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尤其是“外科手術”的義項,通常會被更明确的術語替代。若涉及古籍或文史研究,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暗谷班品包乾寶屧備考備使布政剗地吃釘子得宜地邊定睛鼎力扶持二元論繁錯翻花煩禮發癬肺渴非謂風攣封狶歸薄含嘉倉黑豬渡河皇庭溷穢交爵積基樹本扛活空喊饋路兩界會子裡巷羅馬教廷馬草梅花嶺記美氣暖簾叛逃惬惬棋格輕饒素放輕圓侵慢灑練賞適設問奢奓飾動時霎壽險水利工程水柱台衡胎孕逃責土蟲未名下道齊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