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窺伺朝廷。指伺機篡權。《漢書·郊祀志下》:“唯陛下距絶此類,毋令姦人有以窺朝者。”
“窺朝”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對權力的暗中觊觎和篡權意圖。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核心概念:
“窺朝”強調“窺伺朝廷”,即暗中監視朝廷事務,尋找機會幹預或掌控權力,常見于權臣、野心家的行為描述。
曆史背景:
該詞最早出自《漢書·郊祀志下》:“唯陛下距絶此類,毋令姦人有以窺朝者。”此句指統治者需警惕奸佞之徒對朝廷的窺探。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擴展用例,可參考漢典或《漢書》相關研究資料。
《窺朝》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有兩個意思:
1. 早晨看朝陽。通常用來形容在清晨時分,從窗戶觀察到朝陽的景象。
2. 偷窺皇宮朝廷的事物。在古代,皇帝嚴密封鎖朝廷的信息,不讓外界了解,因此有些人會試圖窺探朝廷的事務,這樣的行為就稱為“窺朝”。
《窺朝》的拆分部首是“穴”,表示與穴相關的意思。該字總共有12筆。
《窺朝》這個詞來自于古代文獻《漢書·王莽傳》中的一句話:“窺朝廷者殺無赦。”意思是指窺探朝廷的人會受到嚴厲懲罰。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成了表示窺看朝陽的意思。
《窺朝》的繁體字為「窺朝」。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窺朝》的古字形為「窺」和「朝」。
1. 清晨,我站在窗前,眺望遠方,窺朝初露的陽光。
2. 那些窺朝的人最終被抓住并嚴厲懲罰。
與《窺朝》相關的組詞有:
1. 窺探
2. 朝廷
3. 朝陽
4. 朝霞
5. 皇宮
與《窺朝》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窺視
2. 窺看
與《窺朝》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公開
2. 明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