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kind of grass] 草名。味苦
黃連苦杕。——明· 劉基《苦齋記》
“苦杕”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苦杕(kǔ dì)指一種味苦的草本植物。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由于“苦杕”屬于生僻詞,現代辭書收錄較少。如需深入考據,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本草綱目》等古籍。
《苦杕》是一個古代漢字,意思是指苦澀、味道不好等。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苦(kǔ)和杕(dí)。苦表示苦澀的味道或感覺,杕表示壞、不好的意思。
《苦杕》的拆分部首是苦和杕。苦部表示苦澀的味道或感覺,杕部表示壞、不好的意思。它共有8畫。
《苦杕》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中。它通常用來形容食物、藥物或其他物質的味道不好,或者形容某種感覺不舒服、不順暢。
《苦杕》的繁體字是「苦杙」。在繁體字中,杕的字形變為杙,但意思和用法是相同的。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苦杕的字形稍有不同。苦的字形較為簡化,杕的字形則保持不變。這種古代寫法也常見于古書籍和碑刻等古代文物中。
1. 這道菜非常苦杕,我無法吃下去。
2. 這種藥非常苦杕,孩子們都不願意吃。
3. 他對失敗的經曆感到苦杕,但他并沒有放棄努力。
1. 苦澀
2. 苦楚
3. 苦惱
4. 令人苦杕
1. 苦澀
2. 讨厭的
3. 難吃的
1. 甜美
2. 美味
3. 順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