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閉口藏舌的意思、閉口藏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閉口藏舌的解釋

閉着嘴不說話。形容怕惹事而不輕易開口。語出 五代 馮道 《舌》詩:“口是禍之門,舌是斬身刀。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 宋 樓鑰 《跋徐神翁真迹》:“道成之後,閉口藏舌,何用管人間如許閒事。” 元 劉庭信 《折桂令·憶别》曲:“呆答孩閉口藏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閉口藏舌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沉默寡言、謹慎言辭的狀态。以下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指緊閉嘴巴,藏起舌頭,刻意保持沉默,不輕易發表言論。常用來形容人因謹慎、避禍或無心交談而選擇不開口說話。其核心在于強調言語的自我約束與克制。

二、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可追溯至宋代釋普濟編纂的禅宗典籍《五燈會元》。書中卷十五記載:“問:‘達摩來時如何?’師曰:‘閉口藏舌。’” 此處的“閉口藏舌”是禅宗機鋒對話中的應答,暗喻超越言語的悟境,後引申為世俗中慎言的處世态度 。

三、用法與語境

  1. 謹慎避禍:在敏感或危險場合主動沉默,避免言多必失。

    :清代李綠園《歧路燈》第五十九回:“你閉口藏舌,總由得你。”(描述角色為免争端而緘默)

  2. 無心争辯:對無意義争論或瑣事漠然置之,不願參與。

    :元代佚名雜劇《劉弘嫁婢》第二折:“我則索閉口藏舌,悄聲兒躲避。”(表現角色對紛擾的回避)

  3. 修養體現:傳統文化中視慎言為美德,如《論語·裡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即強調言行之慎 。

四、近義與反義

五、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收錄該詞條,釋義為“閉着嘴不說話。形容慎言或沉默”。
  2. 《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強調其“避免惹禍或不願多言”的語用特征。
  3. 漢典(www.zdic.net)及國學大師網(www.guoxuedashi.com)均提供古籍出處與用例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閉口藏舌”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閉着嘴不說話,形容因怕惹禍而保持沉默,不輕易發表意見。這一行為常出于謹慎或避免卷入是非的考量。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五代時期馮道的《舌》詩:“口是禍之門,舌是斬身刀。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詩句強調言語可能招緻災禍,告誡人們慎言以保全自身。

3. 用法與示例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5. 文化内涵
該成語反映了傳統處世哲學中的“明哲保身”思想,尤其在複雜環境中,沉默被視為一種自我保護策略。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詞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攻媿集》《舌》詩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于磐石拔地廛宅車丞相騁辨塵混馳誠床鋪除紅捉綠觸須道蓺達志钿窠殿帥底冊地文奪移薾靡發昏章第十一芳翰風飛雲會甫當幹德高冏耕耘樹藝怪誕詭奇孤踝鴻渚讙嘩歡眉大眼桓文互備夥并枑苑缰子尖銳羁畜結加趺坐集團鵕鹗寬剩斂口栎社龍鳳舸面碼兒撚撚膩膩甯省攀鱗疋帛樵蘇客琴歌酒賦柔聲莘野石綠收住數理化天文單位退耕微力逶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