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寬大守信;寬厚誠信。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六》:“﹝ 馬援 ﹞以郡新復,務開寬信,舉大體而已。”《新唐書·柳璟傳》:“ 璟 為人寬信,好接士,稱人之長,遊其門者它日皆顯於世。”
“寬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寬信”指寬厚誠信或寬容信任,包含兩層核心: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文獻,如袁宏《後漢紀》記載馬援治理郡縣時“務開寬信,舉大體而已”,體現執政者以寬容誠信為治理原則。唐代《新唐書》亦用“寬信”描述柳璟待人寬厚、薦才公允的品德()。
需注意與經濟學中的“寬信用”(指貨币政策寬松)區分,二者雖字形相近,但語義無直接關聯()。
近義詞如“寬仁”“誠信”,其核心價值在于通過寬容與信任促進社會和諧,具有傳統文化倡導的處世智慧()。
《寬信》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寬容待人,寬厚信任,相信他人不會有惡意或背叛之心。它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寬容的重要性。
《寬信》這個詞的部首是宀(宇首),表示與它有關。它的總共有9個筆畫。
《寬信》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儒家思想,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信任和寬容。在古代社會,這種寬信的精神被認為是社會和諧與穩定的基礎。
《寬信》這個詞在繁體字中是「寬信」。
在古時候,中國漢字的寫法經曆了一些變化。《寬信》這個詞的古代寫法是「寛信」,其中「寛」表示寬厚、寬容,「信」表示相信。這種寫法更強調了寬容與信任的含義。
1. 他對自己的下屬寄予寬信之心,相信他們可以完成任務。
2. 作為一個領導者,你需要寬信團隊成員,給予他們發揮才能的機會。
3. 寬信他人是維系人際關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寬容、信任、寬厚、相信
信任、寬容、寬厚、寬容大度
猜疑、懷疑、不信任、狹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