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親近,親昵。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慕賢》:“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南史·袁顗傳》:“﹝ 顗 ﹞與 鄧琬 款狎過常,每清閒必盡日窮夜。”《舊唐書·鄭覃傳》:“ 覃 少清苦貞退,不造次與人款狎。”
(2).狎玩。多指行為放蕩。《舊唐書·韋思謙傳》:“時太子頗近聲色,與戶奴等款狎。”《太平廣記》卷三三三引 唐 戴孚 《廣異記》:“有頃,命具榻舍中,邀客入,仍敕一婢侍宿,客候婢款狎。”
“款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指人與人之間關系親密、不拘禮節的狀态。例如:
多用于形容言行輕佻、舉止不端,甚至帶有放縱的意味。例如:
該詞多用于古籍或書面語,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需注意語境,若用于描述親密關系時偏向中性,而涉及行為評價時可能含貶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提示:以上解釋綜合了多個權威來源,若需查看完整古籍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參考《顔氏家訓》《舊唐書》等文獻。
款狎(kuǎn xiá)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作動詞或名詞使用。下面将對該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解釋。
款狎的意思是親近、親密,多形容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或行為表現。作為動詞,表示親近、和睦相處;作為名詞,表示親近的态度或行為。
款狎的部首是犬字旁,款在左側,狎在右側。款狎共有14畫。
款狎的來源比較明确,款字的本義是“企圖接近别人”,而狎字的本義是“隨意對待”。漢語中,兩個字合并為一個詞,表示人與人之間的親近、和睦。
在繁體字中,款狎字還是使用原本的款、狎兩個字,沒有特别的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不同。款狎中,款字的古代寫法是“欵”,狎字的古代寫法是“狹”,兩個字合在一起寫成“欵狹”。不過,現代漢字寫法已經統一,用現代的款狎來表示。
1. 他們款狎已久,感情非常好。
2. 那對兄弟始終保持款狎的态度。
款狎作為一個詞語,常常搭配其他詞語出現,例如:款待、狎昵、款項、款式等。
款狎的近義詞有:交往、親近、友好等。
款狎的反義詞有:疏遠、陌生、敵對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