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landers] 馬、驢、騾等牲口的一種慢性傳染病,由鼻疽杆菌引起,在内髒、鼻腔黏膜和皮下形成小結節,壞死後,變成潰瘍,症狀是流帶膿的鼻涕
馬、騾、驢中蔓延最廣、危害最嚴重的一種傳染病。通常馬為慢性,騾、驢為急性。人、駱駝和貓等亦能感染。病原為鼻疽杆菌。急性鼻疽的病狀為呼吸迫促,咳嗽,流膿樣鼻涕,鼻黏膜和皮下形成結節,壞死後,變成潰瘍,病畜日見瘦削,以至死亡。
鼻疽是一種由鼻疽伯克霍爾德菌(Burkholderia mallei)引起的人畜共患傳染病,主要影響馬、驢、騾等動物,也可通過接觸或呼吸道傳播給人類。以下是詳細解釋:
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
鼻疽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更常見,潛伏期通常為1-14天,但慢性病例可能潛伏數月甚至數年。人類感染雖罕見,但急性病例死亡率較高,需及早診治。
《鼻疽》是一個漢字詞語,是指牛馬等動物鼻孔部位發生的瘡瘍病症。
《鼻疽》由兩個部首組成:
1. 《鼻》 - 由部首“鼻”組成,總共11筆。
2. 《疽》 - 由部首“疒”和右邊的“且”組成,總共11筆。
《鼻疽》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醫學文獻中,專指牛馬等動物鼻孔部位發生的潰爛瘡瘍。這種疾病在古代農耕社會中對農民和牧民來說具有很大的威脅,因此有關鼻疽的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也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應用。
《鼻疽》的繁體字為「鼻疽」。
在古代,鼻疽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現代漢字的統一,我們所熟悉的《鼻疽》的寫法也是現代标準漢字的寫法。
1. 農民發現牛群中有鼻疽患病,立即采取措施隔離治療。
2. 政府在養殖場中進行了鼻疽疫苗的普及工作,以防止疾病的擴散。
與《鼻疽》相關的組詞有:
1. 鼻毛 - 《鼻》與《毛》組成,指鼻孔裡的細毛。
2. 疽病 - 《疽》與《病》組成,指瘡瘍類疾病。
3. 鼻病 - 《鼻》與《病》組成,指鼻部相關的疾病。
與《鼻疽》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瘡瘍 - 指皮膚或黏膜上的潰爛或壞死形成的炎症。
2. 潰瘍 - 指皮膚或黏膜上形成的壞死性破潰。
與《鼻疽》意思相反的詞語為:
1. 健康 - 指身體良好,沒有疾病或病痛。
2. 康複 - 指疾病恢複,康複健康的過程。
請注意,如果《鼻疽》的反義詞定義為沒有動物鼻孔潰爛瘡瘍的狀态,可能沒有一個确切的反義詞與之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