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狂謬的意思、狂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狂謬的解釋

亦作“ 狂繆 ”。狂妄悖理。 宋 秦觀 《官制上》:“用人以望而已,則狂繆之流,矯亢之士,或以虛名而進拔。”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内閣二·二相詩詞》:“﹝ 嚴分宜 、 夏貴溪 ﹞二公故風流宰相,非伏獵弄麞之比,獨晚途狂謬取敗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狂謬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狂”和“謬”兩個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狂妄荒謬、極端錯誤且違背常理。以下從詞典釋義與語義演變角度詳細解析:

一、字義分解與構詞解析

  1. 狂(kuáng):

    本義指狗發瘋,引申為人的精神失常、言行放縱不受約束,如《說文解字》釋為“狾犬也”。後衍生出“狂妄”“狂放”等義,強調極端、過度、背離常态。

  2. 謬(miù):

    本義為錯誤、差失,《說文解字》注“謬,狂者之妄言也”,指不合邏輯或事實的言論。引申為荒謬、悖理。

  3. 複合義:

    “狂謬”結合二者,形容言行既狂妄自大又荒謬無理,程度較單一“謬”更深,帶有主觀故意或極端背離理性的色彩。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狂謬:狂妄荒謬。形容言論、行為極端錯誤,違背常理。

    例證:清·趙翼《廿二史劄記》:“此等狂謬之談,蓋亦當時風氣使然。”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狂謬:狂妄荒謬;言行極端錯誤而不合情理。

    :狂謬之言|狂謬無稽之論。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2016年)

三、語義特征與使用語境

四、近義詞辨析

詞語 核心差異 示例
狂悖 側重違背禮法、叛逆不馴 “狂悖無道,僭越禮制”
荒謬 側重邏輯錯誤,不強調狂妄态度 “理論荒謬,難以自圓其說”
猖狂 側重行為嚣張放肆,未必含謬誤 “猖狂挑釁,肆意破壞”

參考文獻

  1. 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3.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影印本.
  4. 張玉書 等. 《康熙字典》. 中華書局, 1958年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狂謬”并非現代漢語中的規範用詞,可能為“荒謬”的誤寫或方言表達。以下是詳細分析:

  1. 詞義可能性分析
  1. 與規範詞彙對比
  1. 使用建議
  1. 詞源追溯

請提供具體使用語境,以便進一步分析該詞在特定場景中的語義指向。若為學術引用,建議優先使用權威詞典收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白疊布謗嫉背剪滄洲疇昨存記打成平手對唱沌沌渾渾廢斥風鑑風雷之變負重吞污改筆刮言毫相簧誘豁辟火祥擊毂摩肩靜嘿精米靜砌警擾擊卒俊能空實悃懇來賓練兵秣馬遼朗蠻蜑漫罵妙術目刻念書濃摯怦營千裡光牽綴青銮骎尋蛩蟁氈人痾肉理三處合煞實舌耕食報霜簡水禮鎖袱俗世縧辮天妃銅柱晚憇文人無行下操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