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诳詐的意思、诳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诳詐的解釋

欺詐。《三國志·魏志·崔琰傳》“ 魯國 孔融 ”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太中大夫 孔融 既伏其罪矣,然世人多採其虛名,少於核實,見 融 浮豔,好作變異,眩其誑詐,不復察其亂俗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勤求》:“諸虛名之道士,既善為誑詐以欺學者,又多護短匿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诳詐是漢語中由“诳”與“詐”組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式欺騙他人,以達到謀取利益的目的。該詞屬于書面用語,常見于法律條文或道德譴責語境中。

從詞義構成看:

  1. 诳:《說文解字》釋為“欺也”,特指用語言虛構事實進行欺騙;
  2. 詐:《康熙字典》注為“僞也”,強調通過虛假手段獲取不當利益。二字疊加形成程度更深的欺騙行為。

在具體用法中,诳詐行為包含三個要件:主觀故意、虛構/隱瞞行為、非法獲益目的。例如司法判例中“以投資為名實施诳詐”的表述,即指行為人編造虛假投資項目騙取資金。

該詞的近義詞“欺詐”“詐騙”在《刑法》第266條中具有明确界定,而诳詐更多見于民事侵權領域。反義詞“信實”“坦誠”則出自《論語·為政》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形成道德層面的對照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

“诳詐”是一個書面用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引證與用法

  1. 古籍用例:

    • 《三國志·魏志·崔琰傳》注引《魏氏春秋》提到孔融“眩其诳詐”,指其用浮誇言行掩蓋欺詐本質。
    • 晉代葛洪《抱樸子·勤求》中批評某些道士“善為诳詐以欺學者”,強調其虛僞性。
  2. 現代語境: 多用于描述蓄意欺騙的行為,如商業詐騙、言辭蒙蔽等,屬于較正式的書面表達。

相關辨析

建議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文獻(如《三國志》《抱樸子》)。

别人正在浏覽...

敝帷操擅柴水儳道持橐簪筆持續充洽黜婦翠柏誕保當行家丹直大擡杆雕陵東圃二次元藩籬蜚鸓封關甘蟲诰授過稽簧口護阖胡話間關江狶教擾戟盾盡言畸形繼緒客星纍绁蛎黃鋁合金面縛明名内理毗奉強死強活千霜巧語花言請引熱哄哄認出人痾仁術删簡山屋聲均申款詩癡駝負瓦桁帷牆五色縷鮮芳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