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狂易的意思、狂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狂易的解釋

(1).精神失常。《漢書·外戚傳下·孝元馮昭儀》:“ 由 素有狂易病。” 顔師古 注:“狂易者,狂而變易常性也。”《新唐書·裴遵慶傳》:“嘗有族子病狂易,告以謀反,帝識其謬,置不問。” 清 袁枚 《新齊諧·鬼弄人》:“ 沉 大喜,持鋤掘丈餘,卒無有,竟一怒而得狂易之疾。” ********* 《呆氣》:“彼科學家思創造一物,發明一理,當其在未創造未發明之前,人莫不譏為夢想,甚乃狂易。”

(2).疏狂輕率。《漢書·五行志中之上》:“人君行己,體貌不恭,怠慢驕蹇,則不能敬萬事,失在狂易,故其咎狂也。” 宋 葉適 《崇國趙公行狀》:“布衣上書狂易抵罪,公言:‘太上皇帝不罪言者。’”

(3).荒誕。 金 王若虛 《文辨一》:“嘗讀 庾氏 諸賦,類不足觀,而《愁賦》尤狂易可怪。” 清 錢謙益 《效歐陽詹玩月詩》:“老夫聽罷心惻惻,低頭自問笑狂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狂易”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詞義演變與曆史語境密切相關。根據權威辭書及古籍注解,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精神失常、癫狂失常

此義項見于《漢語大詞典》,指人因精神錯亂而失去常态。如《漢書·馮昭儀傳》中“狂易”被注解為“病狂而變易常性也”,強調因疾病導緻性情突變。此用法多用于古代醫學及文學記載,描述病理狀态下的異常行為。

二、放蕩不羁、恣意妄為

《辭源》指出“狂易”可引申為行為放縱、不守禮法。例如《後漢書·陳蕃傳》中“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的批判,後人評注“狂易者,謂舉動非常,逾越常軌”,體現對社會秩序破壞者的貶義評價。此含義多用于曆史文獻中對人物品行的描述。

三、詞義辨析與古今差異

需注意古今語義側重不同:古漢語側重病理與道德批判,現代漢語則多保留“瘋狂”“極端”的抽象義,如“狂易之舉”形容極端行為。此演變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有明确對比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狂易”是一個漢語成語,具有多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由“狂”(瘋狂)和“易”(容易)組成,字面指“容易發狂”,形容人或事物易陷入瘋狂狀态。

二、具體釋義

  1. 精神失常
    指人因疾病或刺激導緻神志異常。
    例:《漢書·外戚傳》記載“由素有狂易病”,顔師古注:“狂而變易常性也。”
    現代用例:鄒韬奮在《呆氣》中描述科學家被譏諷為“狂易”,突顯其堅持理想的執着。

  2. 疏狂輕率
    形容性格狂放、行為草率。
    例:《漢書·五行志》提到君主若“怠慢驕蹇”,則“失在狂易”;宋代葉適《崇國趙公行狀》中“布衣上書狂易抵罪”亦屬此義。

  3. 荒誕離奇
    多用于評價文學或行為不合常理。
    例:金代王若虛批評庾信《愁賦》“尤狂易可怪”;清代錢謙益詩中“笑狂易”亦含此意。

三、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可參考《漢書》《新唐書》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奧隅班家女師賓遠臣臣成昆鐵路除紅捉綠春煙次次從橫家黨族倒挫對視法律行為方辇分段身腹股溝夫課扛鼎耿結孤城孤懸浮寄海渎海獅花辰月夕擭穽監利簡約驕空焦圈兒介雅靜閟禁花爵裡科髻孔隙臨蓐滿中馬棧之禍暮雲春樹瞥聞遷法僑終蹇謝氣眼權秉畎畒三典善靜绶雞霜戈鼠牙筆天材題主銅宅銅盞屯耕亡子晚憩香林小異大同鞋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