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狂言的意思、狂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狂言的解釋

(1) [ravings;wild language]∶狂妄的話

口出狂言

(2) [nonsense]∶胡說

詳細解釋

(1).妄誕之語,放肆之言。《漢書·霍光傳》:“諸儒生多窶人子,遠客飢寒,喜妄説狂言,不避忌諱。” 唐 杜牧 《兵部尚書席上作》詩:“偶發狂言驚滿座,三重粉面一時回。”《儒林外史》第十八回:“ 支劍峯 已是大醉,口發狂言。”

(2).用作自謙之詞。《莊子·知北遊》:“夫子無所發予之狂言,而死矣夫。”《漢書·谷永傳》:“ 永 奏書謝 鳳 曰:‘ 永 鬥筲之材,質薄學朽,無一日之雅,左右之介,将軍説其狂言,擢之皂衣之吏,廁之争臣之末。’” 唐 韓愈 《答崔立之書》:“士固信於知己,微足下無以發吾之狂言。 愈 再拜。” 清 張惠言 《與左仲甫書》:“ 惠言 於天下事無一能曉,不量其愚鄙,輒欲以狂言聞於執事,執事其亦察之,幸甚。”

(3).狂直之言。 漢 蔡邕 《上封事陳政七事》:“郎中 張文 ,前獨盡狂言,聖聽納受,以責三司,臣子曠然,衆庶解悅。”

(4).猶胡說。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四折:“呀!到了呵須按實田地,不要你狂言詐語,花唇巧舌……責狀招實。” 明 高濂 《玉簪記·手談》:“我這裡清浄堂中不捲簾,景幽然,閒花野草漫連天,莫狂言。” 柳青 《創業史》題叙:“我給你說句話,你可别給外人狂言亂語啊!”

(5).指病人的谵語。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二:“餘外婦姊夫 蔣士 ,有傭客,得疾下血。醫以中蠱,乃密以蘘荷根布席下,不使知。乃狂言曰:‘食我蠱者,乃 張小小 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狂言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現代漢語常用義

指狂妄放肆的言論,含貶義。

▶ 例:《現代漢語詞典》釋為“狂妄的話”。

▶ 文學用例:魯迅《呐喊》中“他總喜歡發表些不合時宜的狂言”。

二、古代漢語戲劇術語

特指日本傳統戲劇“能劇”中的滑稽短劇“狂言”(Kyōgen),以幽默對白諷刺世态。

▶ 來源:《辭海》釋義“日本古典滑稽劇”。

▶ 文化背景:源于14世紀,與“能劇”交替演出,語言通俗生動(例:《附子》劇目)。

三、古漢語引申義

  1. 直言不諱:中性語境下指毫無顧忌的直率言論。

    ▶ 《史記·滑稽列傳》:“優孟狂言,楚莊悟葬馬之非。”

  2. 謙稱己見:文人自謙用語,表見解粗淺。

    ▶ 蘇轼《與謝民師書》:“狂言妄說,愧悚無已。”

四、成語與固定搭配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夏征農, 陳至立 主編.《辭海》(第七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9.
  3. 國學網《史記》全文數據庫: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ml.htm
  4.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漢書》原文:https://ctext.org/han-shu/zh

(注:古籍原文鍊接指向權威數字化文庫,現代辭書因版權限制未提供線上版,标注紙質版出處以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狂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狂妄放肆的言論
    指誇大、不切實際的言辭,常含貶義。例如“口出狂言”。
    英文對應詞為 ravingswild language,強調語言的不理性。

  2. 胡說或無根據的言論
    在口語中可表示毫無邏輯的言語,如“酒後狂言”。


二、曆史用例與文獻依據

  1. 古代典籍中的運用

    • 《漢書·霍光傳》提到儒生“喜妄說狂言”,指放肆不羁的言論。
    • 唐代杜牧詩句“偶發狂言驚滿座”,形容驚世駭俗的言論。
  2. 自謙或委婉表達
    《莊子·知北遊》中“狂言”被用作自謙之詞,表示“不成熟的見解”。


三、其他相關含義


四、近義詞與用法

總結來看,“狂言”的核心是“不羁的言論”,但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既可用于批判他人,也可作為自謙或文學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暗喻幫丁闆直襃被保國寺别子冰上運動比翼齊飛布裂誠説撤棄褫身醇淡春意闌珊達官貴要饤座梨湩然而已風狂雨橫服着改命格律詩躬體桂偶華鑷繪真胡麻飯荊鸠警黠溘然長逝劻襄涼涼踽踽兩事家連枝比翼力竭聲嘶隆崇墨诏女真文毆曳陪笑撲鄧鄧氣沮妻略輕銀琪樹綮要柔融沙地審悉書颠束發封帛說念痰厥跳匿貼鋪廷臣推己及人幄卧相參笑語指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