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情歌詠。 漢 徐幹 《中論·夭壽》:“或披髮而狂歌,或三黜而不去。” 唐 杜甫 《贈李白》詩:“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湯朝美司谏見和用韻為謝》詞:“説劍論詩餘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頗堪哀。” 陳去病 《晝寝雜感》詩:“客難解嘲俱未洽,狂歌哀哭更何徒。”
“狂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縱情歌詠,常帶有不受拘束、情感奔放的意境。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
“狂歌”既是中國古典文學的重要意象,也是情感表達的獨特方式,其内涵隨語境變化,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杜甫、陸遊等詩人的作品。
《狂歌》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犬(犭)和歌(欠)。犬部表示犬類動物,歌部則表示歌唱。狂歌是古代中國文學的一種特殊形式,指的是瘋狂而激烈的歌唱表達,具有狂熱、激昂的情緒和節奏。
《狂歌》一詞來自于古代文學作品《楚辭》,其中的《招魂》篇中有一句:“我欲乘風破浪,踏歌破夢,醉卧沙場君莫笑。”這句話中的“踏歌破夢”就是“狂歌”的意思,表達了作者追求自由而不拘束的心态。
《狂歌》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狂歌」。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犭(犬)可以寫作「」,欠(歌)可以寫作「欠」。這些變體的漢字在古代文獻中常見。
1. 他情緒激昂,痛苦地狂歌着,将内心的痛楚宣洩出來。 2. 在那片春風融融的原野上,他放聲狂歌,盡情舒展自己的情感。 3. 那個瘋狂的藝術家,一夜之間即興創作出一首動人的狂歌。
相關組詞:狂舞、狂亂、狂放、歌唱、狂熱、狂喜
近義詞:狂吟、狂呼、狂放、狂怒
反義詞:默歌、靜歌、寂歌、安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