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匡護的意思、匡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匡護的解釋

救助護衛。《隋書·高祖紀上》:“ 宇文護 執政,尤忌 高祖 ,屢将害焉,大将軍 侯伏侯壽 等匡護得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大王以福德力,役使百靈,以弘誓心,匡護三寶,是所願也,今其時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匡護”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uāng hù,其核心含義為“救助護衛”,但在不同語境下可延伸出更豐富的内涵。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解釋
    由“匡”與“護”組合而成:

    • 匡:本義為糾正、扶正,引申為救助、幫助。
    • 護:保護、維護,強調行動上的保障。
      兩者結合後,意為通過保護或糾正行為實現救助()。
  2. 核心含義
    指通過行動對他人或事物進行救助、維護,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正式語境。例如《隋書》記載:“大将軍侯伏侯壽等匡護得免”,指通過保護使對方免于災禍()。


二、引申含義

  1. 維護正義與公正
    作為成語使用時,強調“對抗邪惡勢力,保護弱者”。例如玄奘《大唐西域記》中提到“匡護三寶”,即守護佛法、維護宗教正義()。

  2. 道德層面的責任
    常隱含主持公道、扶助弱小的道德使命感,如《隋書》中宇文護因忌憚他人而加害,最終被“匡護”化解,體現對不公行為的對抗()。


三、應用語境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若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隋書》《大唐西域記》等典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匡護

匡護是一個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糾正錯誤、恢複正道、保護、輔佐。下面将對匡護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匡護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匸(包藏),右邊的部首是戶(門)。總共有十個筆畫。

來源

匡護最早出現于《周禮·春官宗伯·司正》(《周禮》為古代的典章制度),這是古代儒家文化中的一部分。在古代,匡護多用于指糾正朝政不當、維護社會正義、恢複天下太平。

繁體字

匡護的繁體字寫作「劻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匡護的字形稍有不同,「匡」的上邊是「王」字旁,下邊是「匸」,表示王者包藏正義;「護」的上邊是「示」字旁,下邊是「戶」,表示示人正道。

例句

1. 匡護正義,是每個人的責任。
2. 他們共同發起匡護行動,為被壓迫者争取權益。

組詞

匡正、扶匡、匡助、匡救、保護、支持

近義詞

拯救、維護、扶持、挽救、反對

反義詞

誤導、破壞、阻撓、背叛、妥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