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槃扪籥的意思、扣槃扪籥的詳細解釋
扣槃扪籥的解釋
比喻認識片面,未得要領。同“扣槃扪燭”。
詞語分解
- 扣的解釋 扣 ò 用圈、環等東西套住或攏住;把門扣上。 衣紐:衣扣。 繩結:繩扣兒。 把器物口朝下放或覆蓋東西:把碗扣在桌上。 相符,符合:扣題(符合題義)。 強留:扣押。 從中減除:扣除。扣發(?)。 敲擊:
- 扪籥的解釋 籥,古代管樂器。寓言故事,有個生來就眼睛瞎的人,不知道太陽的樣子。有人告訴他太陽光像蠟燭,他摸了摸蠟燭,後來摸到籥,也以為是太陽。見 宋 蘇轼 《日喻》。後以“捫籥”喻瞎說一氣。 清 顧炎武 《述
網絡擴展解釋
“扣槃扪籥”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kòu pán mén yuè,其核心含義是比喻認識片面,未得要領。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釋義與出處
-
基本釋義
成語通過“扣槃”(敲擊木盤)和“扪籥”(觸摸笛子)兩個動作,形容僅憑片面經驗或局部認知去理解事物,導緻結論不全面或錯誤。
- 扣:求教、探問。
- 槃:古代木盤,用于盛水。
- 扪籥:原指盲人摸笛,引申為盲目猜測。
-
出處
源自宋代蘇轼的《日喻》,文中描述盲人通過他人描述猜測太陽形狀,誤将銅盤聲當作太陽、燭光形狀當作太陽,以此諷刺片面認知的現象。
二、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含貶義,多用于批評認知局限。
- 常見搭配:作謂語或定語,如“若僅憑經驗判斷,難免扣槃扪籥”。
- 近義詞:扣槃扪燭(同源異形詞)。
- 反義詞:明察秋毫、洞若觀火。
三、典故與例句
蘇轼在《日喻》中寫道:
“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槃。’扣槃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
此例生動說明,僅憑片面信息易産生誤解。
四、使用提示
- 適用場景:批評認知片面、缺乏全局觀的行為。
- 注意:因字形複雜且生僻,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讨論。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原文或例句,可參考蘇轼《日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扣槃扪籥》
《扣槃扪籥》是一個古代漢語詞語,意思是“尋找、搜尋”。該詞的拆分部首為“手、木、手、竹、竹”,總計11個筆畫。
《扣槃扪籥》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應帝王》一文。它既有字面意義上的尋找物品的含義,又有引申為尋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意義。
該詞的繁體字是「摳盤悶篘」。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扣槃扪籥》可以寫作「揪盤悶籌」,其中「揪」代替了「扣」,「悶」代替了「槃」,「籌」代替了「籥」。
以下是《扣槃扪籥》的例句:
- 他仔細扣槃扪籥地尋找了整個屋子,但仍然找不到他的鑰匙。
- 我們要用心去扣槃扪籥,探尋生活中的真相。
一些與《扣槃扪籥》相關的組詞有:
- 扣盤:謹慎細緻地檢查。
- 槃篘:尋找事物的過程。
- 扪心自問:内心深處反省自己。
與《扣槃扪籥》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 搜尋:尋找、查找。
- 操縱:巧妙地運用、利用。
- 尋覓:尋找、探求。
與《扣槃扪籥》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 放棄:放手、舍棄。
- 忽略:不重視、不注意。
- 掩蓋:遮掩、隱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