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aliber]∶槍、炮管的内直徑。線膛武器指兩條相對陽線間的距離
(2) [aperture;bore]∶管子的内徑(如皮下6*注射針頭或炮管的)
(3) [diameter of opening]∶器物圓口的直徑
天文台裝有口徑130毫米折射望遠鏡,供人們觀察星空
(4) [requirement;specification;line of action]∶比喻對問題的看法或處理問題的原則
統一口徑
(1).器物圓口的直徑。《禮記·投壺》:“壺頸脩七寸,腹脩五寸,口徑二寸半。” 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卷三:“ 黃縣 庫中存一古器,口徑一尺四寸五分,腹深二寸七分強。” 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實錄》:“現所存手6*槍九枝……以為時久,故手6*槍子6*彈之大小,多不合於口徑。” 洪深 《劫後桃花》二:“碧草綠樹間,暗藏着十餘寸口徑的重炮。”
(2).比喻對問題的看法或處理問題的原則。 袁靜 《伏虎記》第三八回:“可是首長們好象是統一了口徑,都親切地安慰她,鼓勵她。” 陳登科 《風雷》第一部第五五章:“他們找到區裡幾個負責人一談,正好他們區裡也有這個打算,雙方對上口徑,談得投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口徑漢語 快速查詢。
“口徑”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不同而有所區别,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器物圓口的直徑
指圓形器物的開口直徑,常見于工業或天文儀器描述。例如:
槍炮管的内直徑
軍事領域專指槍、炮管的内徑,或線膛武器兩條相對陽線間的距離。例如:
規格與性能要求
泛指工業産品需符合的規格,如“螺釘與螺母口徑需匹配”。
比喻處理問題的原則
指對某事的統一說法或标準,如“統一口徑後再對外溝通”。
“口徑”既可指具體物理尺寸(器物直徑、槍炮内徑),也可抽象為規範或共識。其應用涵蓋工程、軍事、管理等多個領域,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含義。
《口徑》一詞是指槍炮等器械的内徑,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大小、範圍或者限定條件。
《口徑》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口”和“夂”,其中“口”在現代激光中指示嘴,而“夂”則代表行走。同時,這個詞有五個筆畫,通過橫、豎、撇、捺的結合來書寫。
《口徑》這個詞的源自于古代兵器制造流程中的“徑磨”,即為内徑的加工。在繁體中,口徑被寫作“口徑”。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代有所不同。《口徑》在古代的寫法是“口で”。漢字的演變經曆了很多年,隨着時代的變遷,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也有所改變。
1. 這把槍的口徑是9毫米。
2. 我們需要确定一項計劃的具體口徑。
1. 口徑範圍
2. 口徑大小
3. 口徑加工
近義詞: 直徑、孔徑
反義詞: 出口、出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