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xaggerate;overestimate;overstate] 把事情說得超過了實際程度;言過其實
誇大他們的困難
(1).誇耀。《詩·秦風·小戎序》“國人則矜其車甲” 漢 鄭玄 箋:“矜,誇大也。國人誇大其車甲之盛,有樂之意也。”
(2).言過其實。 晉 孫楚 《為石仲容與孫皓書》:“不復廣引譬類,崇飾浮辭,苟以誇大為名,更喪忠告之實。”《宋書·索虜傳》:“言貴稱情,不在誇大。” 清 顧炎武 《日知錄·變雅》:“觀夫《鹿鳴》以下諸篇,其於君臣兄弟朋友之間,無不曲當,而未嘗有誇大之辭。”
(1).把事情說得超過原有的程度;誇張。《公羊傳·莊公九年》“曷為伐敗” 漢 何休 注:“據内不言敗績,曷為自誇大其伐而取敗。”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五:“ 司馬遷 雲無 堯 以天下讓 許由 事。 揚雄 亦雲誇大者為之。”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二幕:“ 匡 ?(做着誇大的吃驚的表情)有這樣奇怪的姓嗎?”
(2).誇贊,誇耀。 宋 王禹偁 《答鄭褒書》:“天下舉人日以文湊吾門。其中傑出羣萃者,得 富春 孫何 、 濟陽 丁謂 而已。吾嘗以其文誇大于宰執公卿間。”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誇大漢語 快速查詢。
“誇大”是一個動詞,指在描述事物時故意或無意地将其程度、重要性或影響說得超過實際情況。以下是詳細解釋:
“誇大”指通過語言或表述将事物的實際規模、效果、嚴重性等刻意放大。例如:“他誇大了自己的功勞,實際貢獻沒那麼多。”
總結來說,“誇大”的核心在于偏離事實的過度描述,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判斷其合理性。在正式場合(如學術寫作、法律文件)中應避免誇大,而在藝術創作中適度使用可增強感染力。
“誇大”一詞是指對事物或情況進行過分的描述或放大其程度。它可以用來形容言語或行為中對某事物過分誇張或誇口的行為。誇大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赢得某種效果。
“誇大”字拆分的部首是“大”,整個字共有12畫。
“誇大”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誇指的是吹捧或贊美,而大則表示程度的加強。誇大的意思就是過分吹捧或贊美,從而使其被放大。
在繁體字中,“誇大”一詞的寫法為「誇大」。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在金文、篆書和隸書中,字形會有些差異。然而,“誇大”一詞在古代的寫法多為「誇大」。
1. 他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誇大了自己的成就。
2. 這則新聞報道誇大了事故的影響力。
3. 她總是誇大自己的能力,以獲取别人的認可。
誇大化、誇大其詞、誇大其事
誇張、誇獎、吹噓
貶低、淡化、低調
【别人正在浏覽】